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手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手术治疗

罗丽红

罗丽红(内蒙古根河市人民医院五官科022350)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228-01

【摘要】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感染的手术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43例耳前瘘管感染期门诊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中40例一期愈合,七日拆线,3例感染,坚持每日换药,抗感染,术后2周伤口愈合拆线。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及早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瘘管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耳前瘘管感染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为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枝而变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于耳轮脚前上方,官腔覆盖有复层鳞状上皮,腔内含有鳞屑物,挤压瘘口周围,偶有少许粘稠上皮腺样物自瘘口溢出,一旦感染则红肿痛而化脓,可反复发作。本病属外生不全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感染的耳前瘘管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5年-2009年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43例,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2009年门诊共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共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2-63岁。单侧瘘管38例,双侧5例(至少有一侧感染)。复发少者1次,多者达12次.发病部位中,耳屏间切迹15例,耳轮脚前16,耳轮脚12例。在43例中18例合并感染曾作过切排手术。

1.2治疗方法(1)瘘管脓肿形成期,宜顺着脓肿形成处低位经皮纹方向梭形切排引流,血管钳分开切口,充分排脓,清除腔内的腐烂组织,3%的双氧水彻底冲洗脓腔,再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冲洗术腔,最后腔内留一小橡皮引流条,每天换药,酌情撤除引流条,同时予以抗感染药治疗至感染被控制。(2)瘘管切除术:成人采用局麻,不能配合的小孩给予全麻。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瘘口周围以1%普鲁卡因作皮下浸润,用泪道探针顺瘘口探及各分枝,然后在瘘管口周围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顺探针方向逐一剔除各管道及各分枝摘除干净,并切除可疑的病变组织及瘢痕组织直至周围正常组织。对有的深及外耳道软骨的瘘管,应将瘘管附着处的软骨块状切除,用庆大霉素清洗术腔,彻底止血,予以美容缝合,消除死腔,75%酒精棉片及消毒敷料覆盖绷带加压包扎。联合应用光谱抗生素,24-48h去除包扎敷料予以换药,术后7天可拆线。

1.3治疗结果43例中40例一期愈合,3例感染,坚持每日换药,抗感染,术后2周伤口愈合拆线。随访一年无复发。

2讨论

(1)先天性耳前瘘管多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还可呈分枝状,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平时无症状或挤出少许粘液,皮脂样物,继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反复感染可形成脓瘘或瘢痕。(2)无症状时无需治疗,感染者虽经切排可暂时病情稳定但多仍有脓液储留易复发[1]所以彻底根除就需待炎症控制后采用瘘管切除,充分暴露感染灶,彻底切除坏死,肉芽组织的手术方法。曹彬等报道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在脓肿切开引流的3-5天[2]手术切除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瘘管感染灶及瘢痕,消除死腔,避免术后感染,而切口张力比较低,切口大多位于耳屏前及鬓角发髻缘相对隐蔽,术后外观美,效果好,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3)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积极控制感染后,尽早行Ⅰ期手术切除,术中严格控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完整切除囊壁及与正常组织紧贴的瘘管上皮组织,缝合不留死腔,术后加压包扎,继续抗感染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4)本人术中不主张采用瘘口内注入亚甲蓝,因为它容易外溢,污染周围组织,影响寻找瘘管,另外由于瘘管感染后纤维组织的增生,瘢痕的形成,细小分支被封闭使亚甲蓝不能进入,因此术中染色范围也只是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孔维佳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5.

[2]滕斌,刘芳芳,张德贵等.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J].青海医药杂志,2004,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