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清热化浊方治疗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降逆清热化浊方治疗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评价研究

龙政

龙政(通道县人民医院中医、消化肾内科湖南通道4185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降逆清热化浊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5例。中医组采取降逆清热化浊方进行治疗,西医组采取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症状积分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44例(97.78%)显著高于西医组37例(82.22%),各组护理前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中医组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采取降逆清热化浊方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降逆清热化浊方;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softreatmentofJianguoHuaishuzhuo,atreatmentforpatientswithliverandstomachdisharmonynon-erosiverefluxdisease.Methods:Atotalof90patientswithliver-gastricdisharmony-typenon-erosiverefluxdiseasewhowere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5toDecember2017wereselectedforacontrolledstudy.Accordingtothe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theywerepidedintotheChinesemedicinegroupandthewesternmedicinegroup.Therewere45patientsinthegroup.TheChinesemedicinegroupwastreatedwithJiangniQingreHuazhuoFang,andthewesternmedicinegroupwastreatedwithrabeprazoleenteric-coatedcapsules.ThetreatmenteffectoftheChinesemedicinegroupandthewesternmedicinegroupwascomparedwiththatofthepre-andpost-caresymptomscoresandtherefluxdiseasequestionnaire(RDQ).Changesinthescore.Results:ThetreatmentefficiencyoftheChinesemedicine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in44cases(97.78%)thanintheWesternmedicinegroup(82.22%).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RDQscoresandsymptomscoresbeforenursingbetweenthegroups(P>0.05).TheRDQscoresandsymptomscoresoftheChinesemedicine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Westernmedicinegroup.P<0.05indicatedtha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patogastricdisharmonyandnon-erosiverefluxdiseasebytreatmentofJianguoQingreHuazhuocannotonlyimprovetheclinicalsymptomsandsignsofpatients,butalsoimprovetheclinicaltreatmenteffect.

【Keywords】JiangniqinQingreHuazhuoFang;liverandstomachdisharmony;non-erosive;refluxdisease

中医研究领域认为,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疾病属于“嘈杂”、“吞酸”的范畴,主要发病位置集中在患者食管,部分患者发病可能涉及肝脾胃器官[1]。临床上对于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更加深入,临床认为引发该类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胃气上逆等[2]。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体征,给予降逆清热化浊方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5例。其中,中医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48.52±12.38)岁;西医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48.83±12.71)岁。诊断标准:患者存在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具体包括:烧心、反酸、嗳气、恶心、胸骨后疼痛以及纳差等;舌脉象则表现为舌苔白,舌质淡红。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所有接受研患者均符合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均为自愿接受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下开展。排除标准:①排除消化道肿瘤患者;②排除消化性溃疡患者;③排除过敏体质患者;④排除合并肝肾、心脑血管、造血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障碍的患者;⑤排除存在重大精神疾病的患者;⑥排除存在药物滥用史的患者。各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给予对比。

1.2治疗方法

中医组采取降逆清热化浊方进行治疗。药剂中包括:30g乌贼骨、30g海螵鞘、15g厚朴、15g枳实、12g柴胡、10g栀子、10g白芍、10g佩兰、10g降香、10g黄连、10g陈皮、10g苍术以及3g吴茱萸。利用中药颗粒剂的药剂类型,1剂/d,每天分为两次冲服。8周为一个疗程。

西医组采取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西医组每次服用20mg的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20),2次/d,均于餐前服用。8周为一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中医组和西医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症状积分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4]评分的变化情况。利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作为判断参考的依据具体包括:烧心、反酸等症状的发生程度。①5分:症状十分显著,已经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需要长期接受用药治疗;②3分:症状比较明显,轻微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需要间接性接受用药治疗;③1分:症状并不显著,需要在医生的诊断下进行治疗;0分:无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各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各组治疗效果比对

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44例(97.78%)显著高于西医组37例(82.2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各组护理前后RDQ评分和症状积分比对

各组护理前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中医组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食管反流疾病,具有一定的多发性,临床研究认为,该类疾病的难治性可达40~50%之间[5]。非糜烂性患者患病位置通常涉及食管、肝、脾、胃等器官,属于“嘈杂”、“吞酸”的范畴,通常利用降逆清热化浊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44例(97.78%)显著高于西医组37例(82.22%),中医组的RDQ评分和症状积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按照“肝胃不和以及胃气上逆”的发生机制,利用降逆清热化浊方进行治疗,与单一使用西医治疗的方法相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一治疗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医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优势,获取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用于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治疗过程中。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降逆清热化浊方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潘诗敏,李金香,张曦,等.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12):1255-1260.

[2]洪海都,黄超原,钟卓泰,等.刘凤斌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介绍[J].环球中医药,2016,9(6):766-767.

[3]李枝锦,李静,吴平财.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61-363.

[4]林清义,周萍.疏肝和胃饮辨证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2):242-243.

[5]李影华,苏冬梅,白桦.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98例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8):1437-1439.

[6]阙任烨,沈艳婷,林柳兵,等.辣椒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75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