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尝试

王树宁

◆王树宁山东省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266622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的不断反思,我尝试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

我国著名语法学家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都流行一套程式。教师按照这套程式去教,学生按照这套程式去学,都不必动脑筋。”现在语文教育界中,阅读课最流行的程式就是:教师在解题之后对课文进行划分段落结构、剖析讲解,然后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许多教参和教案书上对课文的分析往往也就是这几个方面,教师循规教学自然省事得多。这种程式教学不但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枯燥呆板,还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这种程式的阅读教学显然违背了“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有效的阅读教学途径。

“整体”是指一篇完整的文意,“部分”是指构成一篇文章的词、句、段。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词、句、段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需要而从属于文章的;从阅读的目的来看,人们是为了理解整篇文章的需要而去理解词、句、段的。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时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中关于整体与部分统一的原理,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首先想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而不是想知道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这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大家知道,理解是阅读的关键,阅读质量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感知则是理解的基础,理解的质量如何又取决于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只有在充分地感知文章整体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文章的丰富意蕴。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抓好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无疑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要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作者的思路入手,弄清作者运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达意图。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背影”这条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文中通过“父亲的背影”饱含着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强烈的思念之情,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要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无论它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写景或叙事为主,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到文章洋溢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初读课文如果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激发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对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将有很大的帮助。

二、精心设计一两个中心提问,优化阅读教学结构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说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这表明,要提高阅读效率,就要研究提问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提问。但我们也不能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一大堆问题,在课堂上弄得热热闹闹,却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刚走出“满堂灌”的误区,又掉进了“满堂问”的误区。因此,教师必须清醒地认清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一两个能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中心提问,以强化学生深入思考,深入地领会课文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从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设置一两个中心提问可以牵动整个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目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沿用的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到划分段落、逐段讲析然后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发展,也容易造成教学目标过于分散而不明确。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两个关键问题就可以打破这种模式,引出课堂教学的高潮,激起热烈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节奏不再是平淡无奇,而是起伏有致、生机勃勃。这无疑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只要抓住一个中心提问“济南的冬天总体上有什么特点”,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就是“温晴”,那么,进而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就不是一个那么棘手的问题了。

要真正设置好一两个中心提问必须兼顾教学对象和教学材料两者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现状以及他们的思维水平、他们思考和分析所能达到的最大极限。这样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实效。另一方面,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和提炼问题,注意抓住课文中的题眼、中心句和关键句,特别是要注意所教课文与一般文章写作常规不同之处或所教课文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以作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立意构思和写作技巧。

当然,一个阅读教学过程的提问有轻重主次之分,但应该组成一个共同发挥整体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