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胡军吴颖

[摘要]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确方向、突出地位、丰富内容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制度保证、实际效果、目标实现四个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才能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成长规律,助力国家大力培养人才资源的伟大事业。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在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提出,目的是为了遏制当时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1999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从此得到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进。与人的素质相对应,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教育体现出如下三个重要特征:

(一)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力量创造相应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并“机会均等”最终面向每一位社会成员,且不允许对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进行区分,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分阶段、有重点、有特色地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遵循着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层面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实现个体素质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个体最优发展的统一局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强调在具备良好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当代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素质,从而提高个体的发展自由度和未来可塑性,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实现,提倡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激发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最终通过职业的、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实现向高层次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迁移。

(三)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具体到时间、空间以及渠道三个方面,通过整个体系的开放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封闭”,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素质教育内容及范围的拓展。时间上要面向未来,具有超前战略性,立足于使年轻一代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空间上要不断拓展,发掘学生可接受教育的各种场所,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打破校内、课堂、教师和课本的局限;渠道上要动态创新,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有时代感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等教学方法及形式,突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自的优势渠道,实现素质教育内容的互补。

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也包含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性方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1、素质教育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摆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课题,也是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时不得不思索的问题,而素质教育正好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法就是要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最终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1]

2、素质教育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能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证,为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供有益的指导;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决定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政治方向。[2]另外,素质教育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并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讲究实际效果。

3、素质教育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既囊括了大学的方方面面,又贯穿大学全程,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长远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将素质教育有关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容有效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开展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内容活泼、形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智育方面,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体育方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美育方面,设置一定学时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重要素质教育内容也应当充分得到运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探究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生动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日渐推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的探索越来越迫切,面临着很多有待开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的研究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发展出现“困境”时用更加理性的眼光进行审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且地位突出的重要部分,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理应成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创新性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基础理论。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任务是完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可绕过的前提性问题,即科学揭示个体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能够确立自己坚实的理论“内核”。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的理论基础有哲学、系统科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教育学、社会学等。[3]作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依据性的哲学、教育学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等也逐渐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决定着教育发展和变化方向的未来学基础,保证教育目标实现与途径效果的系统科学基础却被人注视不多。所以,素质教育的任何立论基础都应该成为尽快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支持。

2、构建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一只强有力的抓手”,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学生家庭、社会中并不受重视,甚至在某些学校里也时常处于受冷落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构建高校素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时必须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证放在重要位置,促进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一是要处理好“人”的问题,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专兼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班主任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博的知识和兴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善、开朗、顽强的性格、健康的身体条件、深厚的美学修养和良好的法制观念;[4]学校领导要大力组织实施,提供相应的政策鼓励、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加强评估和跟踪保障;专业课教师、行政后勤人员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也会相互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素质、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中,日常的、生动的、具体的、直接的体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配合、协调、细致地工作做到全员育人。二是解决好“内容”的问题,关键是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现代的德育课堂观”,整合高校德育涉及的各个方面,完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课程的建设,作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及依据。[5]

3、把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高校教育环境、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日益变化强烈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确保工作的实际效果才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多样化的个性。素质教育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做出了高屋建瓴的阐述,只要紧紧扣住这个关键,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并在工作中自觉思考和运用,就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总的说来,素质教育有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三个重要特征。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力量创造相应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展性强调在具备良好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开放性具体到时间上要立足于使年轻一代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空间上要不断拓展学生可接受教育的各种场所,渠道上要突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自的优势并实现相互促进。

4、建立素质教育的测评体系,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是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科学的素质教育测评体系的建立是重要保证。一是要设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测评项目,引导学生树立素质教育的成才观,促进学生确立个人发展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团结协作与法纪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公民道德与文明修身,提高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二是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评奖、评优,免试推荐研究生,发展学生党员、评选优秀学生党员,国际学术交流推荐,社会实践队员以及大型活动志愿者选拔,向用人单位推荐应届毕业生等方面提供相应参考,激发青年学生的内在潜能;三是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多样符合成才成长需求探索实践,充分了解社会和国情,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促使学生自觉地将社会责任、理想目标内化为成才发展观,树立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念,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

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999年6月

[2]卢连波,张春龙,刘彦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1(2)

[3]胡涂,沈倩.素质教育立论基础略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4]谭士元,李晓阳.试析素质教育对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素质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2)

[5]孟雅杰.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建立德育工作的新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邮编:3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