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作用

李建丽王永丽王忠良

李建丽王永丽王忠良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近3年来14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先分手术组和未手术组。再将每组随机分成治疗组(由我们医生用甲硝唑注射液进行阴道加压冲洗治疗)和对照组(患者自己或家属参与进行阴道冲洗),针对所达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手术组中的治疗组感染率:为0(45),对照组感染率:9.76%(41);未手术组中的治疗组感染率:为0.02%(35),对照组感染率:46.42%(28)。组间比较:未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手术患者坚持用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对预防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有显著作用;而对于已行手术未的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用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无明显临床意义。

关键词:阴道加压冲洗;宫颈癌;放射治疗

现在宫颈癌在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3.5万,其中8万人因此死亡。放射治疗是中晚期(Ⅱb期和Ⅲ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腔内治疗配合外照射一直是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1]。宫颈癌在放射治疗期间,因放射性损伤,阴道自洁及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并发阴道炎或使原有的感染加重。本来阴道冲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就一直应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期间阴道炎的预防及治疗中,而本文采用对照的方法,观察宫颈癌放射治疗期间用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治疗和预防阴道炎,通过疗效对比,判断该方法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49例,年龄30-78岁。先根据患者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和未手术组。再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未手术组63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手术组86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

1.2方法治疗组:准备甲硝唑注射液1瓶250ml,医生用窥阴器窥开阴道,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分次抽取甲硝唑注射液,向阴道及穹窿内加压注射冲洗,依次转动窥阴器,将阴道穹窿上下左右完全冲洗干净,至无脓液及腐烂组织为止,放疗前期每日1次,放疗后期每周3次。对照组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自备阴道冲洗器,自己或家属进行阴道冲洗。

1.3感染判断标准放射治疗损伤-阴道炎的急性期表现为:阴道充血、红斑、粘膜炎症,局部有炎性渗出,粘膜下出血等。若进一步发展而致血管损伤,局部缺血、坏死、溃疡。临床上表现为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浆液性或血性,阴道内PH值偏碱性,急性期体温稍高,白细胞增多,全身乏力。辅助检查:常见病原体多为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未手术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表1)治疗组感染率为0.02%,对照组感染率为46.42%。放疗期间用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9,P<0.01)。

2.2手术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表2)治疗组感染率为0%,对照组感染率为9.76%。放疗期间用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0,P<0.05)。

3讨论

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多为中晚期,由于肿瘤破溃,对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及浆液性分泌物,常伴有感染,大量脓性感染样白带。同时,患者在放疗期间,阴道上段、宫颈受量较高,可引起阴道粘膜放射性反应,使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聚集在阴道内,容易造成大量分泌物积聚,引发或加重细菌感染,若冲洗不及时,易引起逆行感染,造成宫腔积脓,宫颈口粘连,影响宫颈癌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导致肿瘤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下降,加重放射性阴道炎的损伤[3]。放疗后阴道的自洁作用及防御功能均下降。在行体外照射时,射野下界较低,外阴部皮肤受累并发外阴炎,易造成逆行阴道感染[4]。目前,宫颈癌的放射治疗效果还是挺好的。但病灶局部有感染时,可因炎症造成局部充血、水肿,从而使肿瘤内部血运更差,乏氧细胞增多,因而放疗敏感程度降低[5]。宫颈癌患者阴道局部感染病原体多为化脓性细菌,妇科阴道炎症多为厌氧菌感染。而甲硝唑注射液本来就是抗厌氧菌感染的。所以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尤其是未手术组患者,用我们的方法特别是窥阴器窥开阴道进行阴道加压冲洗治疗,既抗感染又可预防阴道粘连,对放射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效果。但是,通过作者观察,对手术组患者进行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治疗,无显著意义。因此,作者主张甲硝唑注射液阴道加压冲洗治疗,可以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放射治疗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广迎.放射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1:560.

[2]柯应夔.临床妇产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9.

[3]殷慰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95~923.

[4]申文江,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55.

[5]李佩文.放化疗调养与护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