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治疗方法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胸痹治疗方法报告

徐景文

徐景文(吉林省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130700)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

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闭阻心脉;或劳倦伤脾,生化无源,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②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

③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④心气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

⑤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

⑥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舌淡胖,脉沉迟,治宜补气温阳,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以下为胸痹患者治疗

患者姓名:姜某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49岁

1、初诊时间:1994年4月29日

初诊内容:

患者胸闷,阵发性胸痛3年有余,近一月有所加重来诊。1991年曾因心前区阵发性剧烈绞痛,来我院内科诊治,诊断为心绞痛,经治疗后好转。后病情反复至今。近一月以来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均未见好转,且日渐加剧。

症见:心前区阵发性疼痛,发作频繁,每日5-7次,胸闷气短,胸痛,肩背及上肢牵扯痛,口苦、恶心,无呕吐,偶有咳嗽,饮食睡眠较差,小便正常,大便偏干燥。

查体:体型偏胖,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发青,呼吸急促。脉沉弱,略滑,舌质暗红有瘀斑,舌根苔薄秽腻。

考虑患者病程之久痰淤互结,心脾不和,宗气阻滞以致胸痹绞痛,诊为胸痹。予宣闭化痰祛瘀,降逆和中治疗。

处方:

全瓜蒌:25g半夏:10g红花:10g丹参:15g降香:15g砂仁:10g茯苓:15g郁金:10g赤芍:10g竹茹:15g枳实:10g

3剂:100ml3次/日水煎服

2、二诊时间:1994年5月4日

二诊内容:

服药后心绞痛发作减少,大发作3次,多于饭后发作,疼痛程度减轻,服药当天发作频率即明显减少。

查体:脉沉细弱,舌质暗舌苔秽腻减轻,饮食略增,大便每日一次。

续予宣闭化痰祛瘀,降逆和中治疗。

处方:

竹茹:20g全瓜蒌:20g丹参:15g砂仁:10g红花:10g半夏:15g降香:10g茯苓:15g郁金:15g枳实:10g陈皮:15g远志:15g石菖蒲:15g

3剂:100ml3次/日水煎服

3、三诊时间:1994年5月8日

三诊内容:

精神状态好转,食欲改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自汗增多,胃脘不适泛酸,呕吐一次,小便正常,大便正常。

予和胃降逆,理气养血治疗。

处方:

党参:15g茯苓:15g半夏:10g当归:15g丹参:15g竹茹:15g薏仁:10g黄连:3g陈皮:15g白术:10g甘草:5g

3剂:100ml3次/日水煎服

治疗两月后,食欲明显增加,睡眠正常,活动后无胸闷气短,诸痛平稳。

查体:脉缓有力,无舌质暗红及秽腻苔。

4、综上所述:

本例现代医学诊断为心绞痛。该患者病史3年有余,平素吸烟饮酒,不计其量,饮食起居无规律,致气机不畅,痰淤互结,清阳不升,痹阻心脉。病机为痰饮内停和瘀血阻滞。治当宣闭、化痰、祛瘀、降逆、和中,用药后疼痛次数及程度明显好转,但停药及发作,仍频且甚,考虑为胸中血脉渐通、气机初起,而心气不足、脾胃不和所致,故予温胆汤加减,益气和胃降逆,祛痰通络。调理两月后,能从事轻度劳动,且无发作。

参考文献

[1]张登本,孙理军.《黄帝内经》.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