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盆腔炎63例

/ 1

中西医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盆腔炎63例

陶海侠

陶海侠(黑龙江省穆棱市中医院1575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07-01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与盆腔腹膜之炎症称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按病情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种类型。自抗菌素问世以来,治疗炎症有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大量的应用,细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单纯的抗炎治疗效果多不满意,临床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祖国医学对本病无记载,根据临床表现的某些方面,与“热入血室”、“徽瘕”等病理变化有关。临床可分为发热期(急性期)和“徵瘕”期(慢性期)两种症候群。

一、临床资料

本组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年龄在21-30岁7例,31-40岁2l例,41-50岁14例,50岁以上1例。其中31-50岁占81.4%;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18例(41.9%),3-12个月9例(20.9%),一年以上16例(37.2%)。对照组20例,21-30岁4例,31-40岁10例,41-50岁5例,50岁以上1例;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8例(40%),3-12个月5例(25%),一年以上7例(35%)。

二、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参照《实用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妇检、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宫外孕、盆腔结核等,全部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

3.临床表现:腹痛,白带多,痛经,月经过多,腰痛,不规则出血及有时发热等。

三、治疗方法

1.治疗组:急性期静脉点滴克林霉素0.4bid,口服灭滴灵0.2bid,除用抗生素外,口服中药日一剂,分两次服;慢性期只服中药日一剂,不再另服抗生素。抗生素用药时间最长十天,服中药时间最少两周,最多两月。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如急性炎症期热性重者,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若湿热并重者,以清化湿热为主;若疼痛重者,舌有瘀点,重用活血化瘀,行滞止痛。有肿块者,急性期以活血化瘀,行滞祛湿为主;慢性期除活血化瘀外,加用软坚散结药物。慢性盆腔炎有寒象者如小腹怕冷,白带清稀,加用温经散寒药物。

急性炎症方:银翘红藤解毒汤。

银翘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丹皮10克,山栀12克,桃仁12克,苡米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

热毒甚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腹胀气滞甚者加香附、木香;带多者加黄柏、春根皮、茯苓和泽泻;便秘加大黄;便溏薄热臭加葛根、黄芩。

慢性炎症方:化瘀散结汤。

炙鳖甲15克,丹参15克,车前草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体虚加党参、黄芪;腰痛加川断或寄生、狗脊;腹痛加元胡、川楝子、乳香、没药;其它加减参考急性炎症方。

2.对照组:急性期静脉点滴克林霉素0.4bid,口服灭滴灵0.2bid;慢性期口服灭滴灵0.2bid,利复星0.2bid。

四、治疗标准与治疗结果

1.治疗标准: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者为痊愈;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者为显效;症状与体征稍有改善者为好转;症状与体征均未改善者为无效。

2.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故可以认为两组的治疗结果不同。

五、体会

盆腔炎在中医文献中没有专门论述,散见于腹痛、徽瘕、带下等范畴。其机理是湿浊热毒侵于胞中,治疗不及时或体质虚弱,余邪未尽,瘀阻胞中,冲任受损,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其中冲任是本病之本,病理是本虚标实。《证治要诀一妇人门一经事不调》云:“经事来而腹痛,不来腹亦痛,皆血不调故也。”对以上43例次的统计,全部有效,其中痊愈25例占58.1%,显效14例占32.6%,好转4例占9.3%,痊愈与显效率占90.7%。按病理分类以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最好,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次之。抗菌素对控制感染较为有效,但对消除炎性浸润较差,若炎性浸润未能及时消散,就有可能转为慢性炎症。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炎症浸润有较好的疗效,随着炎症浸润的好转,局部症状如腹痛、白带多、出血等也随之消失或获得改善。中西医结合能彻底地控制炎症感染,消散炎症浸润,防止发展为慢性盆腔炎。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草药亦明显优于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