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多部门合作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多部门合作研究综述

邹雄

邹雄(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科530003)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部门合作综述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23-02

国家以服务项目的形式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大举措。然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层面广、政策性强,单凭卫生部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文章通过对国内多部门合作相关理论和实践文献梳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多部门合作提供参考。

1多部门合作的内涵

本研究中的多部门合作指的是为共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距,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服务质量,在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内部间、卫生部门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间按特定形式和规范开展的合作。

2国内外多部门合作的理论研究

2.1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研究

2.1.1国内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们主要从区域经济合作、博弈论、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合作途径等角度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王小增、龙朝双以我国武汉市城市圈为研究案例,根据动力机理,把多部门合作诸多影响因素归结为推力、引力、压力和阻力四个维度,分析各自的来源与作用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推动地方政府合作的动力机制APT-R模型[1]。陈瑞莲和刘亚平以珠三角地方政府合作为研究案例,从理念、机制、模式、政策和规范五个层面系统探索了政府合作的创新路径[2]。闫建和陈建先运用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指出树立双赢意识是合作的根本,认清博弈的长期性是合作的关键,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合作的基础[3]。彭婷婷以公共危机的跨区域治理为背景,探讨国内地方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4]。陈俊星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合作主要存在合作理念缺乏、组织机构不完善、相关法律不健全和协调机制缺失等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5]。此外,还有学者从治理逻辑、公共行政视角、法律取向和公共物品供给等视角对地方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研究。

2.1.2国外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相关研究

纵观国外研究文献,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由以前的纵向维度转向了横向维度,而横向维度研究重点和热点主要聚焦在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西方研究者们主要运用网络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地方政府合作展开研究。EricL.Krueger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系统研究了地方政府合作并构建了政府合作选择模型,合作的交易成本过高和政府间竞争关系过强时,政府间合作的可能性就越低,合作程度越浅[6]。ShrestaM.K利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资产专用性及其测量的难易程度对地方政府合作行为的影响,指出政府合作行为与资产测量难以程度呈倒U型的关系,与资产的专用性成正比关系[7]。

2.2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的研究

2.2.1国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的研究

从文献出版时间和内容来看,国内学者从2004年才逐渐开始关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的研究,在2008年达到研究高峰,主要聚焦于国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机制、模式、效率、伙伴关系构建、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学者开始侧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实证研究,并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刘秋银认为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和谐社会进程中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分析了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现存问题及其对策[8]。陈虹伶认为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构建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政府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拓展空间、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措施保障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非政府组织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9]。邓名奋认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建立“掌舵—划桨”、“决策—参与”、“退出—补位”和“相互监督”四种关系,并建立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平等合作的模式和机制[10]。吕记玲和朱红蕾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深入剖析了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及现存的问题,并从权责利的界定、信任的培育、制度的规范化等层面构建合作路径[11]。

2.2.2国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的研究

从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关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起步早、涵盖面广、以实证研究为主,大多认为两者存在合作关系。Salamon、Kramer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的众多关系中,高度的支持和合作关系最为主要[12-13]。主要研究理论包括:市场、政府失灵理论,志愿失灵理论,第三方政府理论和合约失灵理论。莱斯特•M.萨拉蒙的著作《公共服务中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卡罗•安•特德的著作《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研究:可能性与风险》结合具体的实证案例,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开展互动合作、合作的类型、合作的范围以及合作的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Kramer以突发事件为研究案例,探讨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有效模式[13]。

2.3公私合作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公私合作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层出不穷,研究领域几乎囊括所有的基础设施领域。DarrinGrimsey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了影响公私合作的因素、公私合作的协议框架、管理框架、公私合作的机制以及模式等问题[13]。StephenP.Osborne从理论和实践的国际视角出发,结合公共卫生在内的众多公私合作项目,总结归纳了各个领域公私合作的成功经验,并预测了公私合作在公共治理领域的运用前景[14]。国内学者张万宽整合交易成本理论与合作博弈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公私合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公私合作的理论模型与框架,并借鉴转型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5]。

3国内外多部门合作的实践研究

纵观国内外文献,在实践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集中于研究各地区在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流感流行等应急突发事件联合处置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开展多部门合作的具体途径、经验总结、存在的不足和对策建议。多部门合作是国际上证明防治艾滋病有效的成功经验。国外主要以澳大利亚模式、泰国模式和博茨瓦纳模式最具代表性,国内主要以云南省、四川省等地区的艾滋病多部门合作经验为代表。主要的实践经验包括:采取成立工作委员会、合作研讨会以及组建多领域专家队伍等多种方式,建立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了执行机构的协调机制,各部门间有效沟通。

4既有研究的总结

国外学者对多部门合作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不但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扩展了多部门合作的理论,而且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出多部门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渠道,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然而,各合作主体空喊合作口号,缺乏协调沟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合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各主体的职能、职责定位不清。多部门间有没有合作需求,选择何种合作方式,运行机制如何运行,效果如何等问题也都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希望研究者能从合作意愿分析、主体职能定位、具体运行机制、框架构建等主要方面探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多部门合作。

参考文献

[1]王小增,龙朝双.基于武汉城市圈的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1):59-62.

[2]陈瑞莲,刘亚平.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的合作与创新[J].学术研究,2007(01):42-50.

[3]闫建,陈建先.博弈论视角下的府际关系[J].理论探索,2010(2):115-117,123.

[4]彭婷婷.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下地方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9(14):38-39.

[5]陈俊星.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1(3):70-73.

[6]EricL.Krueger.ATransactionCostsExplanationofInter-localGovernmentCollaboration,2005.

[7]ShrestaM.K.Decentralizedgovernments,networksandinter-localcooperationinpublicgoodssupply,2008.

[8]刘秋银.和谐社会进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郑州市:郑州大学,2007.

[9]陈虹伶.关于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助合作伙伴关系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1(2):106-107.

[10]邓名奋.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建构[Z].民政部社会组织理论研究课题项目,2008.

[11]吕记玲,朱红蕾.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合作关系的现代解析及构建路径选择[J].延边党校学报,2009(6):27-28.

[12]Salamon,L.M.PartnersinPublicService:Government—NonprofitRelationsintheModernWelfareState[M].London:TheHopkinsUniversityPress,2005.

[13]Kramer.PublicNon-profitPartnershipsinEmergencyandCrisisManagement[J]PublicAdministrationTimes,2006,27(5):138—152.

[14]StephenP.Osborne.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TheoryandPracticei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M].London:Routledge,2007.

[15]张万宽.公私伙伴关系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