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郊野公园项目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上海浦江郊野公园项目设计探讨

董乐章

身份证号:13080219830104xxxx

摘要:以保护到产出的理念指导郊野公园的开发与设计,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各个要素的生态发展脉络,打造既具有郊野风情,又能够满足上海市民周边郊野游乐需求的公园,将浦江郊野公园打造为以秋景为主题的上海市民的“后花园”。

关键词:田;水;路;林;村要素;保护到产出;秋景园等

1项目概况

闵行浦江郊野公园位于上海市南部,闵行区的东部,距人民广场约20公里,是首批五个郊野公园项目中离市区最近的一个,浦江郊野公园一期占地7.06平方公里,北靠浦江中心镇区、南邻鲁汇社区等大型居住社区、西临黄浦江与吴泾工业园区和紫竹科技园区相望,这里是黄浦江进入城市区域的第一个湾口,交通条件优越,规划中的轨交8号线有三个站点

2郊野公园项目定位及设计理念

作为第一批建设的郊野公园,浦江郊野公园有着其独特和优越的本体条件:

距中心城区最近,是浦江郊野公园最明显的价值,周边浦江镇的城市化发展和产业发展是其区域特征,紧邻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位于浦江“第一湾”的湾口,是其景观的重要吸引力。由此,浦江郊野公园必然成为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一体”的绿色示范空间。

城南十里,天籁之林,是浦江郊野公园的整体定位,森林是浦江郊野公园的核心要素,也是一期建设的本底资源,林的规模和林的特征,以及展现大林大江的美景,将是一期建设的核心,因此,本次规划将浦江郊野公园一期的主题定位为:都市林海,秋景浦江。

建设一座繁华都市中以秋天的绚丽林海景色为主要观赏特色的郊野公园。

2.1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及手段

规划引入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方法,以生态空间管制的划分为指导,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真正有效的生态控制和引导。

构建生态廊道,形成基底环境,浦江郊野单元受现状交通割裂破碎,难以建立真正有效的生态网络,规划将构建生态廊道,形成大格局下的基底生境,使浦江郊野公园不再只是生态斑块和生态岛屿。

创建纯净共生境,引领健康潮流。同样的绿色,不一样的生态!规划引入生态绿积率的概念,通过改造林相和林地结构,创造最具示范性的高生态绿积率区域,创造公园生态改善的最大化,构建氧生公园环境。

2.2特色的景观塑造目标及方法

浦江郊野公园一期的主要基底是林,但林相单一,林下局促,因此,特色的景观塑造的核心在于林的改造。

构建大江、大林、大美的郊野自然大景观,结合黄浦江的大江之美,规划将整合和联系原有的森林斑块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森林整体,形成壮丽的“林海”景观。

脱颖而出,打造上海第一个秋景特色森林。规划拟在林地景观的改造过程中,引入秋景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

提升滨江林带景观,塑造怡人的浦江滩涂湿地景观带,在浦江第一湾的生态区域,着力打造浦江第一滩的壮丽景色。

2.3生态郊野的游憩体验项目及设施

浦江郊野公园的空间特征是其将在未来受到城市的环抱,周边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颇具规模,因此,一期建设既要保持郊野的特征,又要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项目策划也将同时具有郊野特征和休闲的需要,同时,特色的郊野游径将成为未来郊野公园的建设样板。

2.4因地制宜的文化融入示范及展现

浦江郊野公园有着丰富的文化基底,文化及历史元素在公园的融入展现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记忆,规划将挖掘雨荷村落文化,打造“农——林——水——村——塘”景观复合系统示范区,将传承地区记忆,打造具有工业遗产记忆的现代滨江景观空间,还将结合宗教文化,创造静心养生之所。

景观规划结构分区:(气型结构、功能分区)

结合以上四点规划策略的实施,围绕都市林海,秋景浦江这一主题的落地,规划在空间上形成了浦江呼吸林的结构意向,以“城市之呼吸,文化之呼吸,生命之呼吸”为内涵,形成具有吐故纳新、能量交换的“气”型结构,构成一江、三带、五片的空间结构。

3景观要素设计改造

郊野公园一期的建设,核心之处还在于景观要素的打造,规划提出从“保护”到“产出”的要素设计理念,即从“生态修复”基底环境到“景观优化”提升公园形象,最后到“游憩功能的植入”,创造公园活力的一体化的要素专项设计理念,公园设计紧密结合各个景观要素,强调项目的可实施性。

一期建设的主要要素集中于田、水、路、林、村五大要素的改造。

田:强调斑块的整理及农业景观的打造,使破碎的田地和林地整合成为生态田林一体的景观形式,加强农业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围绕秋景主题,局部改造成为具有强烈景观效果的向日葵花田,增强农田的景观性。

水:强调水系统的建立和水生态的修复,使水成为景观视线的廊道、生物迁徙的通道以及生态恢复的蓝道。同时,适当地改造水体形态,为滨水活动创造丰富的景观载体。

路:强调道路的郊野化改造和特色化建设,郊野化改造针对现状公路,通过断面改造的形式,使非机动车道部分和林间、乡间道路共同形成独具特色的郊野游径;特色化建设指形成独具一格的景观大道或各有特色的森林景观径。

林:强调林地生态体系的构建,形成有机的生态林地网络,通过林相抚育和优化,构成生态高效的混交生态林,适当打开林下空间,形成森林生态和游憩活动共生的新策略,并全力塑造秋景特色,打造以秋景植物为特色的林相景观。

村:强调改造与更新,通过功能置换及建筑改造,使其成为郊野公园的人文载体及服务设施载体,通过游憩功能、商业功能、休闲功能等置入,形成郊野公园村庄改造的示范。

郊野公园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取法自然、融入环境,彰显地区文脉特色,充分结合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念,使所有建筑犹如森林中自然生长的有机体。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上,应凸显郊野公园的特征,提倡更环保生态的理念,适当减少人工设施的布置密度。

4结束语:

上海浦江郊野公园建设是在新时期上海城市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又一项重点工程。立足于黄浦江进城第一湾及场地原有自然资源条件,探索一条城市生态建设和农业、农村地区转型发展相融合的新途径,同时也为都市人的郊野休闲游憩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项命题是上海未来郊野公园建设所需面对的一项巨大挑战。在上海浦江郊野公园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中,对规划理念、形态、功能特征、游憩活动类型、投资运营等进行多方位探讨和研究,力求对未来所呈现给市民面前的郊野公园是能够获得都市人们由衷的喜爱的,并对上海未来整个其余的郊野公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城市的密度,使城市高效运转;生态的密度,使城市得到充分的呼吸。黄浦江畔,城市簇拥中的这一大片绿色,树的海洋激荡着绿色的波涛,水流声声恰如自然的亲吻,城市在这里呼吸,生态在这里生长,生活在这里沉淀;浦江郊野公园,将带给上海最具绿色未来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郊野公园项目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郊野公园规划——以上海试点郊野公园规划为例》上海城市规划2013(5).

[2]董衡苹谢茵《上海郊野公园村落景观风貌塑造规划研究——以青西郊野公园为例》上海城市规划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