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吕强1孙忠人2

吕强1孙忠人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班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48-02

【摘要】目的本研究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PSD)在临床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PSD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以百会、印堂为主穴,辨证施针。对照组给予百忧解2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症候量表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肯定。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肯定。3.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会印堂为主穴电针针刺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症候和抑郁状态。

【关键词】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病。本研究通过观察PSD患者治疗前后HAMD、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的变化,来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所有病例皆来源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门诊的PSD患者,共60例,脑梗塞42例,脑出血18例,所选病例均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病程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59.87±9.31岁,脑出血8例,脑梗塞22例,平均病程4.47±0.87月;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59.07±9.60岁,脑出血10例,脑梗塞20例,平均病程4.51±0.91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如降压、调脂、降糖等治疗,并尽可能早地进行康复训练。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电针针刺治疗。主穴选用百会穴和印堂穴,配穴根据辨证分型选取,毫针针刺得气后再在主配穴接通D8606-Ⅱ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2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每周连续针刺6天,休息1天,疗程为4周。主穴:百会穴向后平刺0.5-0.8寸,印堂穴沿皮向下平刺0.3-0.5寸。配穴选取双侧,配伍如下(1)肝气郁结:太冲穴、足三里穴(2)气郁化火:行间穴、内庭穴(3)忧郁伤神:神门穴、通里穴(4)心脾两虚:足三里穴、三阴交穴(5)阴虚火旺:太溪穴、三阴交。对照组: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晨饭后顿服,疗程为4周。观察PSD患者的治疗前后HAMD(17项)评分、中医症候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

1.3疗效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以HAMD(17项)为疗效评价标准,同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标准进行评定。

1.4统计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在SPSS18.0统计软件上完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表1两组治疗前、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均数±标准差)

组别HAMD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6.27±3.74△8.87±3.68★▲

对照组16.23±3.318.93±3.67★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表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用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均数±标准差)

组别中医症候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0.53±2.06△5.10±2.99★▲

对照组10.63±1.975.23±2.94★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具可比性,两组经治疗HAMD评分、中医症候量表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明显抗抑郁作用,且疗效相当。

3.讨论

中风后抑郁归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脾、肝、肾密切相关。《会元针灸学》载:“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督脉与任脉相通,任督二脉对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故以百会、印堂为主穴辨证施治。杨友泌[1]等人发现针刺可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发挥抗抑郁作用。陈光[2]发现电针后大鼠脑内5-HT含量增加,提示针刺通过提高5-HT能神经活性而改善抑郁状态。韩毳[3]等人发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6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电针治疗6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提示电针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所在。两组治疗均有明显抗抑郁和改善PSD患者的中医症候作用,且针刺治疗与西药百忧解同样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友泌,陆卓珊,裴玉珍等.针刺对肾上腺髓质去甲肾上腺素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的组化定量分析[J].针刺研究,1998,13:247-250.

[2]陈光.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其对电针治疗反映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24(5):401.

[3]韩毳,王磊,李晓泓,等.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