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杨艳

杨艳(旺苍县普济中学校四川旺苍628207)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4-0131-02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解决学习方法问题。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才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认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最近甚至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由此可见,加强学法指导,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呢?

一、做好课前预习

学习数学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一年级时,很多同学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初中数学预习应做到:先粗读,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再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数学的预习不用你做太多的工作,主要是看数学课本,这需要我们既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预习可以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方法来预习。以“方程和它的解”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将“已知数”、“未知数”、“方程的解”、“解方程”几个基本概念,以及例1、例2下面“注意”提示内容都圈画出来。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例1中判定y2+2=4y-1与2x2+5x+8是否是方程,为什么?说不出理由,这时我们可以把疑问批在此二题旁。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例如通过预习这节内容,我们可以列出以下要求:

1.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2.会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3.会列一元一次方程;

4.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一个方程的解。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二、转变思维模式

与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的同学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每个人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这时我们应该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如果感到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那么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要在老指导下主动探求数学知识。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时要做到: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上课是“思”是基础、关键;“思”是上课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

三、训练思维方法

学习的结果不只是学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思维,优化学生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他认为“这是教师教学技巧的顶峰。”学生是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学内容蕴含的思维方法都有丰富的背景材料,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思维方法训练。

1.设障立疑以“激”思。“问则疑,疑则思。”根据学生的思维情况,在关键处设“障”立“疑”,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设障立疑,还要善于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使学生于无疑处有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向儿童提供挑战性问题,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智慧发展。”

2.逻辑推理以“明”思。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示凝结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学会思维。此外,教师还可将自己钻研教材,分析难点、重点的思维过程,在讲课时再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中领悟和增长自己的思维力。

3.展开讨论以“活”思。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思想,激发认识兴趣,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怀疑以“创”思。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介绍学科最新发展方向,或者在学术上的重大争论、假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也可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进行批判性思考,科学地怀疑,为学生点燃“想像火炬”,并将学生潜在心理能量激发到现实的活动状态,从而不仅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本源,而且得到创造学问的方法,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力。

四、指导认真听课

听课是初中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数学听课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口到:就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积极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

关键是理解并能融会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如命题“只有零和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可以改写为“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零或1”。

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在听课方法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听课时要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要善于动脑思考。

“记”是指课堂笔记。注意不要老师黑板上写什么就抄什么,不要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让“记”为“听”和“思”服务。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数学的课堂学习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方法掌握得如何,学习的能力形成得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教师的教法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法的实施过程同时应当成为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教法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训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教学境界,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