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秀芳

张秀芳吉林省伊通县第十七中学13070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和最终结果。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兼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积极进行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

例如,在讲授地球自转周期时,在演示完恒星日与太阳日的长短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假设:1、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发生了改变;2、自转方向不变,公转方向改变;3、自转方向改变,公转方向不变。这三种情况下,恒星日和太阳日的长短将如何变化?此时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激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将寓言、诗歌、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漫画、故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英国的泰吾士报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上说,他蒙上眼睛沿着平坦的道路向前走,结果发现路线偏转了,请报社解释一下原因。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并很快有了答案。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巧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则须疑,疑则生智。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考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创新思维是地理创新教育的核心,只有在教学中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勇于超出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障碍、迷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侧面去分析问题,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思维和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比如在讲到西亚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沙特阿拉伯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严重短缺,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但多数地区种树又严重缺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对创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凸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四、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学生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启发和传授,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地理教学,要做到:

1、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3、及时反馈调节,强化学生参与。

4、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5、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参与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创新教育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验或模拟过程中获得新知。

比如“三圈环流”、“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可以让学生操作(或制作)简易明了的学具,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和思维,去打开新的思路;或让学生自己去控制多媒体电脑,创造性地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践课讲究的是体验,实践课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在书本里没有答案,只有在实践中自己想办法,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五、求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展创新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地理教师要切实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特别重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要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发表独立的见解,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创新素质,并在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才能。人的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是有差异的,智力一般的人也可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非常聪明的人,他的创新能力也可能非常一般。因材施教式的创新教育,既可培养“种子选手”,以点带面,又可让各层次的人都能发展,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