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贾翠1廖劲松2陈勇2

(1成都医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2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104例肩周炎患者,年龄4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局部痛点阻滞结合口服药物治疗,给予Ⅱ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均2次/周,4次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相同且必要的功能锻炼,1周后及1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Ⅱ组患者疗效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

【关键词】超声、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07-02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滑囊、肌腱等特异性炎症引发的粘连性症候群,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肩颈活动不便等症状。该病好发于40~70岁人群中,50岁为发病高峰[1-2]。其中以体力劳动者最为常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偏高。如忽略早期的诊治,部分患者会长期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疼痛,引起肩关节活动障碍,严重时导致三角肌萎缩,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因此缓解并治愈疼痛对治疗肩周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给予肩周炎患者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03例临床诊断肩周炎患者,年龄在45~75岁;ASAⅠ~Ⅱ级。病程1~5月,其中左肩51例,右肩53例。男性48例,女性55例。所有患者均单侧患病,x线均示无骨折和骨结核等骨性病变。排除标准:(1)化脓性肩关节炎,(2)长期服用安定类、阿片类药物,(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4)无药物过敏史及神经阻滞禁忌证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痛点阻滞组(Ⅰ组)和神经阻滞组(Ⅱ组),每组52例(n=52)。

1.2治疗方法

Ⅰ组采用局部痛点阻滞结合口服药物治疗,洛索洛芬钠片60mg,3次/d,早中晚餐后口服,结合局部痛点神经阻滞治疗,2次/周,4次为一疗程。

Ⅱ组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常规术前禁食禁饮6h,签署授权委托书并由委托人签署神经阻滞同意书。准备麻醉机(Ohmeda)、监护仪(Philips)以及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入室后监测Bp(MAP)、HR、ECG、SpO2,患者坐位,头偏向健侧,自然放松上肢于两侧,通过便携式超声定位仪进行扫描找到呈低回声的目标神经后,以刺激针从探头外侧部位进针,保持进针方向与传感器长轴在同一水平线。通过超声成像适当调整进针角度与深度,使其准确达到目标神经位置。随后在肩胛切迹及四边孔处分别注射复合液(配方同Ⅰ组)各5ml阻滞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超声实时观察注药过程,2次/周,4次为一疗程,治疗后嘱患者休息20分钟后离室。以上操作均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完成。

Ⅰ组和Ⅱ组均辅以康复锻炼如上肢划圈法、爬墙法,每日2次,每次15min。Ⅱ组用药(10ml)包括:2%利多卡因5ml,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注射液1ml(7mg),维生素B120.5mg,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1.3疗效评价

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3];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VAS评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计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以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测评肩关节功能情况,内容包括疼痛程度(30分)、肩关节活动性(25分)、肌力(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5分)、关节局部形态(是否有脱位、畸形、假关节等,共5分)。合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强。优效为91~100、良效为76~90、尚可为75~50、差效为<49。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几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肩周炎的病理特征表现在肩关节周围关节囊、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慢性炎症,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4],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功能受限,肩关节外旋或抬高等较大幅度的活动时疼痛感加剧,病情严重时干预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造成负性的影响。临床诊治中依照病程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疼痛明显,多伴肌肉痉挛,因此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而慢性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最为显著,因此治疗中以恢复关节功能为主。目前诸多发达国家以手术与非手术两类治疗方案为主,其中约80~90%的肩周炎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取效[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缓解肩关节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比较两组VAS及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可见,神经阻滞组治疗疗效更明显(P<0.05)。阻滞治疗的关键在于定位和选点的准确,肩关节周围压痛点主要分布在喙突、肩峰下、岗下肌群、肩胛骨外缘等周边位置,当病情恶化出现滑膜积液或肿胀时,整个肩关节出现大面积压痛。肩胛上神经来自C4-6神经,由臂丛分出后外行,至肩胛骨上缘,于肩胛横韧带下方通过肩胛切迹进入冈上窝,支配冈上、下肌的运动和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的感觉;腋神经由C5-6神经纤维组成,自臂丛分出后绕过肱骨颈向后走行,期间穿过四边孔(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肱骨外科颈所组成)到达三角肌深面,除分出肌支外,尚有感觉支分布于关节囊下部。抑制肩胛区域及周围组织肌肉的神经感知,以及相应血管的交感神经能力,可以解除肩部肌肉和血管痉挛,达到改善局部血流量,消除疼痛和促进炎症恢复的目的,能起到消炎止痛、松解粘连肌腱、消除组织水肿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再结合正确而有效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具有准确性及安全性高的诊治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延青,崔健君.实用疼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18.

[2]祝丰奎,王弟红,程鹏.温针灸结合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42-1043.

[3]HuangCC,TsaoSL,ChengCY,etal.TreatingFrozenShoulderwithUltrasound-GuidedPulsedModeRadiofrequencyLesioningoftheSuprascapularNerve:TwoCases[J].PainMedicine,2010,11(12):1837-1840.

[4]李淑霞.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02-203.

[5]白娟平.臂丛神经麻醉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