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治疗高粘滞血症所致脑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 1

肝素钠治疗高粘滞血症所致脑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叶庆康

叶庆康(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宣威6554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94-01

【关键词】肝素钠高粘滞血症脑供血不足

本研究在常规活血化瘀改善脑供血的基础上应用肝素钠针,观察其对高粘滞血症所致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及对其改善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及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高粘滞血症患者48例,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44~82(67.4±7.2)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血液流变学,高粘滞血症诊标准,头昏、头晕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在超于一般体力活动时出现症状。中度在一般体力活动时出现症状。重度在休息时出现头晕、头昏。中度35例,重度13例,随机分成常规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肝素钠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头昏、头晕构成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常规组予以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休息等治疗。具体的药物选择视情况而定,治疗10天,肝素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7000~1000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天。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昏、头晕等临床症状而变化,根据症状进行疗效判断,显效:头昏、头晕改善明显,有效:头昏、头晕改善不明显,无效。头昏、头晕未改善或加重。应用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全自动血流变测计议。测量治疗前后,血浆粘度及切变率(1/s)1.00时全血粘度,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及血流变学改变,有无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带规给予行血流变学及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标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显效9例,有效7例,肝素钠组显效,16例,有效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7%对92.00%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浆粘度〔(1.76±0.35)对(1.36±0.45)〕,切变率(1/s)1.00全血粘度〔(20.26±8.41)对(18.75±7.05)〕肝素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粘〔(1.68±0.55)对(1.26±0.65)〕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肝素钠治疗后,血浆粘度,切变率(1/s)1.00全血粘度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

3讨论

本研究应用肝素治疗后,头昏、头晕较常规组改善明显,证实肝素能明显改善组织血流灌流量,改善缺血,缺氧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素钠治疗高粘滞血症所致头晕、头昏有效,证实在常规活血化瘀,促进脑细胞代谢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针可有效改善高粘滞血症的组织血流灌注,改善缺血、缺氧,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