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影响

马艳萍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中医医院宁夏银川7514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月我院诊疗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内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患者康复效果、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88.52%)(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使用,能够在改善患者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的前提下,提高其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269-02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不仅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影响,还会为其家庭、社会带来负担。传统护理中,多以患肢功能摆放为主导,未将早期康复护理纳入关键点,而在护理路径欠缺的情况下,使各项护理工作呈现盲目性、随意性的特点,难以展现其对患者儿康复效果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2月我院诊疗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为(61.27±4.3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为(62.37±4.68)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耐心、热情的心态接待患者;向患者、家属详细阐述缺血性脑卒中诱病机制、院内制度;依据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进展,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通过和患者间的交流,强化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的必要性,预防负面情绪的滋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为:

(1)入院时,向患者介绍本院环境、管理机制和医务人员、护理科人员;科学评估其病情、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程度;保证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做好良肢体位摆放、患肢功能摆放;融合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使之在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紧张感的同时,增强其治疗依从性;详细阐述疾病进展和治疗方案;以共情的方式,鼓励患者勇于表达内心想法,增强其治愈信心。

(2)入院2~4d时,可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认知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床边活动等训练。即认知功能训练,涉及记忆力和逻辑思维力、注意力、协调力与计算功能,每日1~2项,每日2~4次,次训练时间为10~30min;上肢功能训练,涉及握手、上提肩和前壁运动、腕关节活动等,每日2~5次,次训练时间为10~20min;下肢功能训练,涉及腕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足关节等部位,次每日2~5次,训练时间为10~20min;床边活动,涉及起床和起立等。但是,各项运动训练均以患者耐受度为准,于条件许可的状态下可执行深度训练[2]。

(3)入院5~13d时,可在有效评估患者康复效果的基础上,执行拓展训练。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正确呼吸(鼻深吸气,缩唇呼出),且在深吸后再咳嗽;吞咽训练,还包含舌操训练(伸舌、屈舌、旋转、背伸和卷舌)和咀嚼肌训练(空吞咽、喂食)。

(4)入院14d时,可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出院指导。其中综合评估包含心理情绪状况、生活能力和满意度等;出院指导,是以遵医嘱用药为前提,告知患者切勿随意对用药剂量予以更改;强化日常训练,保持身心愉悦;定期复查[3]。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康复效果、总满意度。前者包含NIHSS评分(卒中量表)、MFMA评分(J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后者包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康复效果

观察组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患者康复效果(n,x-±s)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即为因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等问题,使之在引起脑供血障碍的情况下,诱发脑组织坏死综合征,包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可逆性神经障碍、完全性卒中等类型。临床治疗中,不仅需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施以对症治疗,还需执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是相对标准化的护理模式,以循证护理、整体护理为前提,使之在倡导精细化和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同时,增强患者治疗效果、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总满意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使用,能够在改善患者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的前提下,提高其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黎,姜曼,冯雪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5(6):671-673.

[2]李可,吴萍兰,WUPing-lan.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6):135-137.

[3]李晨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84-85.

[4]黄嘉雯.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医疗支出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