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林市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项水文地质勘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谈“玉林市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项水文地质勘查”

陈国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摘要:本文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分析了玉林市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材料;再生节能;地下水环境;评价

1、项目概况

玉林市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项目是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级破碎、筛分,回收废旧钢铁、木材等废旧物资,生产出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其中部分骨料作为企业深加工原材料用以生产预拌砂浆、水泥混合材、混凝土制品等产品。剩余部分作为商品骨料销往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道路结构基础回填等。风选出的细粉用于生产混凝土制品,初级筛分出的黄土直接供给园林部门作为绿化用土,不可处理的泥土等废料运至填埋库进行无害化填埋。

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原生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勘查区一带未发现由劣质地下水引发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地质问题。但勘查区一带的地下水普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

(2)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①规划建设的资源化处理区、填埋区现状未发现有地面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无可溶岩分布,故不涉及岩溶地面塌陷等问题。

②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因此也不存在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③勘查区地下水氨氮普遍超标的主因是勘查区内规模化养殖直接外排禽、畜排泄物。

(3)地下水保护区设置情况

根据调查及访问,在勘查区内未设置有集中式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勘查区内及附近村庄、居民点的饮用水都由自来水企业集中供应,自来水取自鸦桥江,取水点位于江岸村上游约3.2km处(即324国道旧线鸦桥江桥上游附近)。目前,勘查区内的民井都已经停用多年,区内也无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玉林市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鸦桥江勘查区下游段为“鸦桥江龙安-成均农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Ⅳ类。

(4)区域污染源调查

勘查区污染源的主要调查内容为:区内工业企业的废、污水量及其所含污染量,废、污水排放方式和去向,污染危害及其今后发展趋势等;区内居民生活用水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排放方式和去向;区内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及用量调查。通过以上调查,查明勘查区内的污染源状况。

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预测原则

(1)以新建项目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污染物特征因子主要选择重金属。

(2)本项目的渗沥液被填埋区截污坝下游的渗沥液收集池收集,然后经过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达标后外排或返回生产环节作为除尘、冷却用水。因此,原则上本报告仅预测非正常工况条件下,渗沥液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程度。

3.2土岩层渗透性及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1)双环法渗水试验成果

本次勘查在场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地点进行了双环法坡残积土层渗水试验,试验结束标准为渗入量稳定延续2个小时,根据试验结果结算,江口单元中粒斑状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坡残积层(含砾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在2.18×10-4~4.25×10-4cm/s(0.143~0.278m/d)之间;新隆组下段含砾砂岩夹泥岩坡残积层(含卵砾石粘土)的渗透系数为8.6×10-4cm/s(0.54m/d)。

(2)钻孔注水试验成果

本次勘查在ZK3、ZK4、ZK5等3个水文地质钻孔各进行了1段注水试验,试验段地层为六万大山超单元江口单元中粒斑状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试验成果见表1。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

本次勘查时,分别在ZK2、ZK5等2个专门水文地质钻孔做了简易抽水试验。根据场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抽水试验孔的布置情况,确定采用《供水水文地质手册》解析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即采用有供水边界的潜水完整井稳定流理论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勘查区江口单元中粒斑状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全风化层的地下水渗透系数约为1.0×10-3cm/s(0.9m/d)。

(4)地下水溶质运移参数

地下水溶质运移参数依据本次水文地质勘查试验及我站进行的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抽水试验、弥散试验资料综合确定,见表2。

3.3地下水污染预测

(1)居民饮用水源分布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玉林市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项目用地区位于谷地沟尾处,谷地上游至下游鸦桥江沿岸仅分布江岸自然村1个居民聚居区,村内居民多年前已经全部用上自来水,以往的民井都已经废弃,无居民取用勘查区地下水、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区内不存在居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及取水点。

(2)地下水污染类型及影响范围

①地下水污染类型

从同类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生产情况看,民用建筑垃圾填埋场淋溶液污染物一般为:铜、锰、汞、铅、锌、六价铬、铁等重金属指标,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个。

本勘查区的污染源大多呈分散、面源的排放形式,排放规律一般表现为连续恒定排放,尤其是干堆渣场的渗沥液。而生活污水则为分散点源、非连续恒定式排放。

②影响范围

根据资源化处理区、填埋区的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边界条件分析,不利工况条件下,如发生地下水污染,其范围为:资源化处理区至鸦桥江;填埋区至鸦桥江等两条狭长的谷地。如填埋区渗沥液外泄,直接受影响的是填埋区下游谷地中的陂头冲溪水,并可能引起下游谷地中的地下水水质恶化,导致土壤的污染,从而影响农田耕地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由于无居民饮用资源化处理区、填埋区下游谷地中的溪水、地下水,因此本项目建设与运行对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无影响。

(3)地下水污染途径、不同时空及工况的污染程度预测

①污染途径

项目区一带垄状丘陵地貌,项目规划用地区全部由江口单元中粒斑状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坡残积层(含砾粉质粘土)组成,无可溶岩分布,无导(含)水断层通过,填埋区渗沥液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上部土层孔隙和下伏基岩的风化裂隙缓慢渗流补给地下水,进而渗漏到填埋区外,污染填埋区下游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渗漏污染方向与地表水、地下水迳流方向一致。

②项目正常运营期间的污染程度预测

鉴于分布于整个项目区的花岗岩全~强风化带富水性弱,并具有一定的吸附净化能力,下部中~微风化层还属于弱富水~相对隔水层,具有一定的隔水能力。且整个填埋区都将周围修筑截排水沟,并采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和500mm粘土层作为防渗衬层的水平防渗工艺”对整个填埋区进行防渗处理,于填埋库坝下修建二级污水处理站处理雨水淋滤填埋库生成的淋溶水,使其达标排放。因此预测项目正常运营期间,资源化处理区、填埋区下游至鸦桥江段的谷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遭受铜、锰、汞、铅、锌、六价铬、铁等重金属指标污染的可能性小、污染程度小。

③不利工况条件下的污染程度预测

对本建设项目而言,不利工况包括:连续强降雨、填埋区溃坝2种情况。

3.4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1)玉林市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项目属Ⅰ类的处置场库和建设项目,项目用地区位于谷地尾部,属于地下水补给区,因此资源化处理区、填埋区的建设与使用不会明显改变其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流场。

(2)项目区属于花岗岩分布区,不存在可溶岩,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不开采地下水。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投产后不会引发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岩溶塌陷、地面沉降与变形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项目区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地下水污染。项目运行期间及后期,填埋库日平均产生废水量(渗沥液)约为57m3,渗沥液全部经过二级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环节用水或外排。如未处理达标的渗沥液通过土岩体的孔隙与裂隙下渗会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3.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建设项目的属于“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项下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集中处置”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依据上述可以得出以下评价:

(1)雨水淋溶资源化处理区原料、填埋区垃圾产生的渗沥液直接排入下游谷地溪沟,将会造成水、土污染,主要表现为浅层孔隙水及地表溪水遭受铜、锰、汞、铅、锌、六价铬、铁等重金属指标污染,污染范围分别为:资源化处理区沿下游谷地至鸦桥江边;填埋区沿谷地下游至鸦桥江边,污染程度中等。沿途不断有地下水、地表水加入稀释,影响程度逐渐减轻。勘查区无居民生活饮用水取水点,因此,项目建设、运行对居民生活水源无影响。

(2)项目区地下水现状已经遭受规模养殖造成的生物污染。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将迁出。本项目在各个不同生产阶段,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外,其它地区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3)资源化处理区原料堆场建设遮雨棚及截水沟,不易产生渗沥液;填埋区的渗沥液经二级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返回生产环节或外排。因此,整个生产过程不开采地下水,也无废水外排。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及后期,少量水质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超标,但采取填埋库、坝基与坝肩工程防渗处理和加强环保措施后,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1993);

[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4]《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