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传染病应对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时期传染病应对措施探讨

华则民赵亚娟

华则民赵亚娟(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3311)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的进步发展,新的传染病、新的问题的会不断出现,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研究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拙见以供同仁商榷。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114-02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们一直与疾病进行着斗争,特别是同传染病的斗争。现传染病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是一个与政治、经济、民族健康与素质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影响社会稳定、人类安全。因此,提高对传染病严重性的再认识,努力探讨新时期传染病防治策略以及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提高对传染病的再认识

1.1传染病的复杂性。老的传染病还未完全控制,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由于全球变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类交流频繁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战争、自然灾害、工业污染、环境破坏、医院感染等环境因素的改变,新时期传染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近三十年来,传染病的构成谱发生了巨大变化[1]。一些过去已经基本上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性病、血吸虫病等)又卷土重来,部分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一些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如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传染病一般来势凶、传播快、范围大、传播途径多、人群易感,人类对此类传染病认识和准备不足,也无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愈等措施,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传染病防治应会是今后较长时期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2传染病的全球化。随着当今国际贸易空前发展,跨国旅游的增加,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各种疾病国际化。传染病已不再受国界限制,其迅速在全球传播,严重地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缺医少药的贫穷及发展中国家。

1.3传染病病原体的演变增加了传染病防治难度。现代医学发展曾经使人类对战胜传染病充满了信心,特别是各种抗生素的出现,有效地控制了许多传染病。然而短短几十年,某些传染病得以卷土重来,罪魁祸首正是人类研制的抵御细菌的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病原体不断复制、变异、产生出有耐药性株[2]。传染病与人类相依为伴,当我们重视它时,就能对它加以控制,忽视它时,它就会泛滥。

2构建适应新时期传染病管理的防治体系

2.1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为传染病的法制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各级政府应将传染病防治纳入日常议事议程,组织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切实依法对传染病进行防控和检查督导,并将其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但是历史经验和实践表明,防控传染病不单单是卫生系统的事,也不单单是国家和政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公民和机构都有法定的义务和责任,依法应对一切可能突然发生的传染病事件,这要求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传染病应急系统和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感染性疾病门诊、传染病医院等,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同时,在全社会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传染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治能力。

2.2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管理,特别是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要严格监督,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和网络报告预警机制,严防传染病疫情的漏报和谎报。

2.3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建设。要加强CDC基础建设,提高CDC人员素质和能力,不断扩大现场流行病专门人员培养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议设立专门的疫情预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建立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等。

2.4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加强医院内感染性疾病门诊(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隔离病房等)布局管理,切实落实感染性疾病筛查制度,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救治知识的全员培训,落实各项监测和隔离防护措施,强化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提高传染病的应急救治能力。

2.5加强传染病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对有全球大流行潜在威胁的传染病的监视和预防不是一个地区和国家能够承担的,需要国际间、全国多个科学领域等通力合作,掌握全球疫情动态,为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和疫苗的制备提供重要的全球化数据。此外,要加强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感染的研究,开展病毒起源、诊断试剂、疫苗与特效药等方面的科技联合研究。

2.6加强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以防控SARS为起点,建设高标准、综合性的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近30年全世界出现40余种新发传染病[3],尽管每个传染病的病原体、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特征、诊疗过程、隔离防护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建立应急救治体系时应强调和重视建立一个多功能、全面、可扩展的传染病应急救治体系,以有效应对各种各样暴发规模的传染病,不能出现就事论事、重复建设、不成体系、仓促应对的局面[4]。要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救治体系,健全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落实对发热、腹泻患者的筛查、识别、隔离、确诊、治疗、医院感染防护、医护人员培训等措施,有效开展传染病预测预警,搭建一个多功能可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平台,科学沉着应对可能暴发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参考文献

[1]罗司军,徐关众,温志兴,等.高等学校构建传染病防范体系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6,22(3):190-191.

[2]吴一平,周丽华.提高全社会对传染病的再认识[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46.

[3]朱航.传染病管理策略的转变

[J].医学与哲学,2004,25(5):17-18.

[4]黄建始.从SARS危机看中国应建立什么样的公共卫生应对系统[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53-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