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导致振动损伤的1例病例分析

/ 2

开车导致振动损伤的1例病例分析

廉永昕周游

(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辽宁大连116013)

【中图分类号】R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93-02

振动损伤就是由于振动活动对人体的危害而引起的疾病,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其影响范围涉及机体的听觉、视觉、人体平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1]。当振动比较强烈时,会造成韧带、肌肉、骨骼、关节的严重损伤。振动损伤在早期症状主要有手疼痛、手僵硬、手多汗、白指、手麻、失眠、嗜睡、易激动、冷感、头痛、头晕、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2]。开车是长期在振动环境中进行工作,机动车在发动、行驶时都会在不停地振动,驾驶员的全身尤其手脚受到的振动较大,为此振动损伤发生的几率比较高[3]。有研究对公交车司机的体检发现他们中胸部、骨关节、胸腰椎发生病变的比例分别都比较高,而且接触振动时间越长,工龄越长,发生病变的比例越高[4]。本文通过病例分析,探讨了开车导致振动损伤的病情状况,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女性40岁,开轿车3个月出现双手麻、痒,肿胀、针刺样疼痛,着凉水后手指尖苍白,开车3个月,行程共4000公里,长途高速路行驶2000公里。开车时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注意力高度集中。开车期间为冬季,停止开车后随气温转暖,避免手受凉,温水洗手,每天经常搓手,饮食清淡,加强运动,手麻、痒、刺痛逐渐好转,当年冬季时双手仍怕凉,着凉后有手麻、痒,无刺痛感。注意双手保暖,开车姿势放松。第二年未再出现上述症状。该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没有家族史。

2.讨论

振动损伤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建筑物、交通车辆等振动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局部振动是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前臂[5];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等,可造成足部疼痛、皮肤温度降低、下肢疲劳、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异常分娩、足背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等症状[6]。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也提醒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来自开车,游戏等引起的疾病损伤,引起人们的注意。振动性白指或雷诺现象是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是血管痉挛性疾患。恢复较慢,开车引起振动性手指损伤很少见,一般振动引起的疾病好发于伐木工人,飞行人员、航天员等工业、交通和军事领域人群。由于人体长时间(超过1小时)暴露在振动环境中,振动对人的产生全身和局部的影响,全身性振动会引起广泛的生理效应。涉及前庭器官、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及消化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并能产生心理不良效应。局部效应表现在手、手臂末梢循环障碍。而这名患者由于是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高度紧张,在振动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导致出现局部手的损伤,坐姿或立姿的人体暴露于1.0~0.5Hzd的全身振动几小时,就可以发生运动病。而振动损伤的恢复时间很长,长达2年,说明振动对人体的损伤修复比较困难,严重的不可治愈,提醒我们对振动要做好防护[7]。

在振动损伤的诊断中,必须详细询问职业史,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场调查。发作性手指变白是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检查、骨关节和运动机能检查、末梢循环机能检查、末梢神经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实验室生学化检查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有利于判断病情。

在预防振动损伤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减少和消除振动源,选车时注意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情况,开车要戴手套或者加上柔软的方向盘套,起到减振作用。(2)限制振动暴露时间,缩短和限制接触振动的时间,是防护的重要措施。(3)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机体耐力。开车时间长要注意休息,注意开车姿势,不要紧紧握住方向盘,开车时间长要注意休息,定期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耐力,多活动双手,做做操。同时要注意防止噪声等对身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abbsNC,BlackCD,GarnerJC.Effectsofwholebodyvibrationonmusclecontractilepropertiesinexerciseinducedmuscledamagedfemales[J].JElectromyogrKinesiol,2016,30(2):119-125.

[2]刘彦芝,叶志宏,杨婉玲,等.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腕管超声检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08):608-611.

[3]郎丽,林瀚生,陈青松,等.周围血5-羟色胺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及末梢血管损伤的相关性[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06):542-546.

[4]KawasakiT,OhoriG,ChibaT,etal.PicosecondpulsedinfraredlasertunedtoamideIbanddissociatespolyglutaminefibrilsincells[J].LasersMedSci,2016,31(7):1425-1431.

[5]林立,张兆强,张春芝.后肢接振对家兔后肢骨骼肌组织生化酶活力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04):234-236.

[6]陈嘉斌,陈青松,王建新,等.《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标准修订说明[J].中国职业医学,2015,8(02):212-216

[7]黄亚琴,何成奇,杨永红,等.局部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及自理能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5,14(04):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