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目的:吸毒是危害社会、破坏家庭和损害本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为,部分吸毒人员常常故意吞服各种异物试图借此逃避强制戒毒、伏法,通过胃镜取出异物治疗既能解除患者病痛,还可协助有关司法部门正常履行工作,本院为98例强制戒毒戒人员(以下称患者)经胃镜取异物成功,除具体操作、技巧方面,精神-心理辅助作用能起到重要作用。方法:对本地区强制戒毒所及相关部门送来98例强制戒毒及拟强制戒毒人员,根据其病情程度(所吞服异物数量、种类、形状、时间长短)、年龄、性别、吸毒情况、以往病史、是否初次吞服、精神-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评估治疗风险、难度、方法,并应用富士能电子胃镜,酌情采取不同附件、材料及治疗方法,必要时选用无痛麻醉方式治疗。其中治疗前根据患者焦虑及心理因素调查结果,进行不同方式的精神-心理辅助,以及人性化治疗前教育,使得需医疗处置的此类患者端正治疗态度,依从、配合治疗,对于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平稳、快捷、成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治疗中,根据患者吞服异物的物理特点、形状、所处位置等客观因素,今后辅助检查提示,而伺机灵活采取不同取出方法、手法、附件材料及辅助手段,既保证安全、快捷取出异物,并避免造成消化道副损伤,防止并发症。结果:以精神-心理辅导教育及沟通为前提,并经治疗过程中的随机处置,98例患者均顺利取出异物,达到治疗目的,未发生一例并发症及黏膜副损伤。讨论:对强制戒毒的人群中常出现的故意吞服异物处理,消化内镜是最简便、有效的解决手段,避免因此而经外科手术处理,作为特殊人群应急状态下的医疗需求,治疗过程本身虽然难度不大,但需因人而宜,个性化酌情采取不同手法、方式、技巧和辅助手段取物,而此前的人性化关怀和精神-心理辅助措施,可以促使经胃镜解决此类突发事件顺畅、安全和保证成功率。
【关键词】吸毒者;上消化道异物;胃镜取出;精神-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61-02
吸毒是危害社会、破坏家庭和损害本人身心的犯罪行为,近年虽经严厉打击仍无法完全禁绝,而且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其中部分吸毒人员被抓获后为逃避法律制裁,常常趁人不备采取自伤、自残的不同方式来“制造”病患并因此就医,试图借此逃避强制戒毒,其中故意吞服各种异物是最常见的手段。由于武警医院性质及与司法部门的业务关系较密切,近几年一旦发现有强制或即将强制戒毒人员因吞入异物入胃内并产生相关症状,即由司法系统送来我院检查治疗,目前已有100余例前来寻求通过胃镜取出异物,除个别异物已经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而无法经胃镜取出,或因患者本人强烈抗拒、不配合而未做治疗,其它98例强戒人员(以下称患者)均经胃镜取异物成功。本文就此从具体准备、精神-心理辅助、操作过程及方法作如下总结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患者)情况:患者均系本地区强制戒毒所及相关派出所、拘留所送来强制戒毒及拟强制戒毒人员,其中年龄21~65岁,男82例,女16例;首次取异物者77例,2次以上治疗者21例(最多已先后5次经胃镜取异物治疗)。
1.1.2病情程度:所吞服异物中,有75例系1件异物,23例2件以上,吞服异物最多5件;异物品种以金属条、片、丝、缝针及打火机、刀片居多,以及钥匙、甲钳、镊子、戒指、笔、窗把手、勺柄、纽扣、硬币、饰物、铁钉、螺母等,体积、长短、形状不等,以长条状物品居多,包括不规则形,最长22cm,最宽物体为2.3cm;治疗过程中并发症风险最大异物系壁纸刀。
1.1.3所用设备及材料、器械:所用胃镜系Fujinon450及410型电子胃镜,取异物附件及耗材、器械包括:圈套器、异物钳、鼠齿钳、网篮、活检钳、透明帽、避孕套及乳胶手套等。视患者配合及耐受情况,必要时需采取无痛麻醉方式取物。
1.2治疗方法
1.2.1精神-心理辅助
1.2.1.1此处重点强调的是,送来吞服异物人员态度多数是处于对抗、拒绝、不配合状态,心理-行为状况多有焦虑、恐惧、躁动甚至歇斯底里。但对我们来说,关键点他(她)们此时是需医疗手段解决病患的患者,术者及辅助人员更需要以医务人员身份出现,心态平稳,态度端正,无论其身份、罪行、状态如何,都需当做治疗患者对象,把所吞服异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伤害讲清,并解释治疗方法、过程与意义。尽量使这些患者从思想上真正接受并情愿接受治疗安排,为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治疗打下基础。此时切记对方是作为有医疗需要的患者身份出现的,有其异物导致的痛苦症状,不能态度强硬、责骂、歧视、挖苦、揶揄等口气及方式,避免引致其心理反感及抵触反应,增强其依赖、依从、信任度,保证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顺利进行和完成。同时通过我们的工作,在患者精神层面或许会感受到社会并未歧视、抛弃他(她),而是在尽力挽救、帮助免于身体更多损害、防治风险及保证健康,对接受强戒增加接受和配合程度。
1.1.2.2基于患者是否系初次涉毒被抓,及是否复吸、再吸情况,其吸毒量、程度,及吸毒史、戒毒史,以洞悉患者心理、心态及对治疗接受度、配合程度,并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消化道疾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咽喉部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以判断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接受度,以利治疗中的方案调整及变换。
1.1.2.3治疗前近期应作胸腹部X光或CT等其它影像学检查,以判断异物形状、大小及所处位置,并作为依据及参考指导具体治疗的实施。
1.1.2.4部分患者焦虑及心理因素调查(表格略)
结果表明,此类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多数(96例)处于一定程度焦虑状态甚至躁狂倾向,心理、精神相对稳定者仅2例,迥异于常人。
1.2.2治疗操作过程及要点
1.2.2.1要求患者治疗当日操作前空腹12小时(个别突发状况除外),以保证患者胃内视野清晰,少受干扰;治疗前10分钟均肌注山莨菪碱注射液10~20mg,含服(患者口含药液并滞留于咽部不少于2分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支。
1.2.2.2常规卧位插入胃镜,观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内黏膜受损害情况及程度,并尽可能吸引出胃内粘液及其它内容物,给气充盈胃腔,保证视野尽可能清晰。
发现异物后辨清异物数量、形状、位置及边缘情况,并尽量使异物处于纵向位置;对于有尖端及边缘不整、锐利、较薄、较宽一端尽可能向幽门端,以避免取出过程中损伤胃、贲门及食道、咽部黏膜,并便于异物口侧一端顺利通过贲门,先进入食管取出;必要时需用避孕套或乳胶手套剪下一指,入胃镜前用细线固定于镜端,取异物时设法调整位置使较尖锐、锋利异物端纳入避孕套或指套中,减少或避免对胃、贲门、食道及口咽部黏膜损伤。
对于胃底异物,因皱襞、粘液及取物时往往翻转内镜,不易圈套及钳夹稳定,必要时需将异物推送、调整到胃体、胃窦附近以充分暴露异物全貌,便于取出。
对于类似打火机(也是取出最多的胃内异物品种)胃内应用圈套器较为容易奏效,但在套取室,尽可能圈套打火机的操纵端并使套圈接近边缘为好,既能因操纵不不光滑面不易使异物脱落,也容易使打火机长轴与镜身同轴并接近,只要一端从胃内进入贲门并到食道内,随胃镜就可一同取出;但过入口腔咽门前需要求患者尽量后仰颈部以使食道于咽部尽量拉直,同时拉近圈套器外露部分,免使异物离镜端过远失控。
对于类似纽扣、针钉类、硬币等体积较小异物,可应用透明帽,待镜身前端接近异物,应用活检钳、异物钳或圈套器,收于透明帽内,防止异物中途脱落或异物尖端、锐利端损伤消化道黏膜,再与胃镜一同取出。
对于进入十二指肠异物,尤其到降段甚至水平段的长条形异物,用圈套器套紧口侧端后,如果在十二指肠球后往往难以拉出,并容易发生损伤肠管等并发症,此时可嘱患者采用坐位,通过变换镜身角度缓慢退出胃镜到胃内后,就容易按步骤取出异物。
异物进入食管后一般较容易提取,但较长、较宽异物通过咽部、口腔前,除令患者尽量后仰颈部,还需助手或患者本人伸手协助,方能自咽口取出异物。
个别配合态度差、不耐受者,则选择行静脉麻醉下无痛胃镜方式实施治疗,此种治疗方式在异物取出口咽部时,需辅助人员帮助仰颈并出手协助,并防止窒息、误吸、划伤等意外发生。
2.结果
经上述术前准备、心理辅导、教育及心理沟通,并经上述严密、周到、轻柔步骤,及治疗过程中的随机处置,除个别拒绝及不配合治疗的顽固吸毒者需在静脉麻醉状态下实施治疗,98例患者均顺利取出异物,达到治疗目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并协助、配合公安、司法、劳教等有关部门,达到对其顺利实施强制戒毒及改造、教化的目的,以我们力所能及的医疗方式、手段为社会治安及稳定作出贡献。
3.讨论
贩毒、吸毒在当前社会特别是某些地区十分严重,除有关部门整治、打击外,对强制戒毒的吸毒者人群中经常出现的故意吞服各类异物处理,而此类人员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心理状态明显异于常人,如何因势利导,掌握其发生(不是发病)特点,需要消化内科特别从事消化内镜有关人员作出工作和努力,除为此类患者解除伤害、痛苦,避免因此导致的外科处理和手术后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医疗手段解决此类特殊人群应急状态下的医疗需求,并通过治疗过程中的人性化关怀,辅助公安司法部门,对患者心理、内心好恶起到教化、改造作用,为净化社会治安和保证社会稳定作出努力,减少毒品对人群的毒害更具一定的政治意义。另外,通过实践,对不同性质、形状、类型的异物,需要分门别类,按照一定方式、方法、技巧达到取出、排除目的,并规避并发症及副损伤。其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应激水平及对治疗的接受度、依从程度十分重要,某种意义下比操作本身更为重要和对治疗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昌明,张明圆.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见: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二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40.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24-125,131-132.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国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