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组织;教育特征;教育习惯
作者简介:姚海华,任教于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
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学校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如何再跃上一个新的高度”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上。抓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与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并成就事业的学习型组织。下面是笔者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点滴思考,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对校本教研认识的思考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接触到部分教师,感觉他们对校本教研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是披着神秘外衣的东西,使人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有的教师认为搞教研高不可攀,不易实施;有的教师认为搞教研是专家的事、学校领导的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和教研是两码事,本身就很累了还搞什么教研;有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必须要求创新,且要花费很多的财力。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很平常、很普通,人人可搞,因为校本教研真的不神秘。在课改实践中,我们一定会面临许多困惑,我们可以把这些困惑当作一个个鲜活的问题去看待,而不一定非要立项为课题,即便当作课题去研究,也大可不必像正规的科研课题那样去申报、去立项、去论证、去规划,动作不必弄得过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带着思考从事自己平常的工作,思考并实践。在校本教研中,困惑就是问题,且是最客观的问题,我们研究它、思考它,用一般的程序去开展实验研究,最终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这就是校本教研。
二、对新的教学理念知道的不多,或知道就是自己不愿用或不敢用的思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缺少新的教学理念,在教法和学法上放手还不够。具体表现在:钻研教材欠缺(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体现教学设计、学情预设不够明确;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突破教材,教法上趋于传统;课堂上不能给足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的时间,因此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活学生思维,课堂学习还存在形式主义;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困生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刚参加工作或在教研组里不够份量,小组教研讨论或评课时不敢发言,实际上也是教育理念问题:怕班门弄斧。实际上,“弄斧”就要到班门,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才能有大的进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师都怕权威,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和发现。难怪我们课堂上很难发现有学生上课提出一些不是教师想要的问题。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一千万万颗行星》的公开课时,忽然一个学生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那个同学猛然醒悟,红着脸,垂头丧气地坐下了。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学生一下子被问题吸引了过来,最后讨论出“是汉语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对于这个意外的课堂收获,于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启发大家应该感谢谁,学生们便对开始发现问题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有类似情况出现?是否有把学生当成教育资源的教学理念?
三、对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的思考
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笔者经常深入课堂随堂听课,有的课堂很活跃,有的课堂却过于沉闷。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活而不乱,教师也不要太严肃,太严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但也不能有组织无管理。有的教师表情自始至终很严肃,导致学生很拘谨,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笑是会传染的,把微笑粘贴到教师的脸上,再复制到学生的脸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另外,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自信,给学生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我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有能力的老师,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成功的好的班级。”这样的信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教师在课堂组织方面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进课堂前,学生要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如提前预习,预备铃一响,立即回座位准备好上课的课本、文具、草稿纸、作图绘画工具等等);教师在讲解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布置学生思考时,学生要深入思考;教师布置学生讨论时,学生要展开热烈的甚至激烈的讨论。
四、对新课程要求下好教师的教育特征的思考
在新课程新形势下,好教师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学识和人格上。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注重形象,苦练基本功。笔者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但笔者有时感觉还要注重一些细节,如不在学生面前抽烟,不在学生面前说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合参与打牌等。教师也要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要有教师的基本礼仪,如服装礼仪、言语礼仪、电话礼仪等。另外,教师还要苦练基本功:书写要整洁,普通话要标准,语言要准确,声音尽可能有磁性、有吸引力,画图要规范,如果一个教师徒手画一个圆,能达到用圆规画的效果,学生立即会惊叹并很快就会喜欢这个教师。
2.善于学习,注重研究学生。好教师都善于学习,都注重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注重研究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3.上课富有激情,课后善于反思。观察发现,好教师都富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愉悦;课后善于反思教学的得失,修正教学方案,写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彰显新课程意识。
4.教学民主,关爱学生,有策略,会造势。好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善于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学得轻松。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不断在课堂上出错,被学生抓住不放从而引起全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争论不休的教师,却能把学生的成绩教得很好,还被认为是最好的教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五、对常规教学中教育习惯的思考
笔者一直对“从来就有的,一定是对的吗?”这句习以为常的话进行思考、咀嚼、琢磨,从而能够站在全新的视角看问题。例如:请上课迟到了的学生轻轻走进教室,一般情况下,迟到的学生气喘吁吁跑到教室前面大喊一声“报告”,教师和学生的思路都会被打断。而让晚到的学生轻轻走进教室,学生往往会用带着歉意的目光和教师交流,然后赶紧投入到课堂学习思考的氛围中,等到下课后,迟到的学生又会马上主动找教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这样一来,教师还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更近了;又如关于师生平等的真正理解,现在,到处可见感恩教育,可只强调学生对教师感恩,笔者认为教师也要从师生平等的角度对学生心怀感激。感谢课代表帮自己给全班同学收发作业本,感谢值日生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感谢学生能够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感谢同学们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感谢一位因塞车而迟到并气喘吁吁跑来“报告”的学生等等。当然,笔者也看到许多教师的教育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如:教师找学生谈话,请学生坐下来说,而不像过去那样教师坐着学生站着;许多教师讲完课后习惯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现在则改为“我讲明白了吗?”部分教师批改作业把“X”改成“?”过去一些教师不喜欢学生插嘴,现在则给学生插嘴的机会,从中得到学生智慧的火花。
六、在学校校本教研中找到幸福的思考
当教师时间长了,每天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面对学生脸上顽皮的表情,教室里的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几根粉笔,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如此简单的重复,难免产生岗位疲劳。教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情绪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追求自己人生理想过程中应该有一种激情,有一种成功的欲望和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而这些,教师可从校本教研中获得。校本教研应该“以教师为本”,在“关注教师的情感体验、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下功夫。校本教研的过程可能是有一些困难,也可能要占据教师休息的时间,但是经过校本教研收获的是教育智慧,发现的是更广阔的教学天地,当教师感到自身不断成长,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更丰富的自我时,就会发现校本教研是多么的奥秒无穷、魅力无限啊!这时才会领悟到:把教书育人作为职业,只能称职;作为事业,才能优秀;作为自己的生命,才能创造辉煌!
总之,作为学校管理者,学校校本教研如何才能积极有效开展起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氛围,成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思索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侯守峰.反思教育习惯[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f681a0100jkya.html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33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