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近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晓萍

王晓萍德宏职业学院678400

摘要近视是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发病率比较高,但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配镜矫正和手术治疗。其中主要以配镜和手术为主,配镜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近视的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有了新的进展,受到临床的关注,具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近视治疗进展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具有关资料报道,我国近视人数高达4亿,而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是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近视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视觉2020”行动中,要求改善消除的5类眼病之一。近视可引起并发症,对视觉的损害非常严重,甚至不能恢复,是青少年主要的至盲原因之一,它将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因此近视的治疗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关注,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配镜矫正及手术治疗。本文谨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展望做肤浅的阐述,欠妥之处还望同仁们指正。

一.药物治疗:虽然近视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但长期以来,许多眼科医生和卫生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和观察[2],发现多种药物可阻止近视的发展,M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及哌仑西平。比较肯定的仅有阿托品长期滴用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但伴随瞳孔扩大,畏光,视近模糊等不良反应而限制其推广。

二.中医治疗:多年来我国不少中医学家也一直潜心研究近视眼的防治方法,例如:针灸、按摩、气功疗法及药物疗法等。“眼保健操”的设计也基于中医相应理论。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医的治疗方法以及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的眼保健操的有效性[1],这些方法的疗效有待严格的对照研究和纵向研究结果证实。

三.配镜矫正:矫正近视用负球镜,矫正的原理是,先让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形成发散光线再进入眼球,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物像,从而提高患者的视力。目前矫正近视用的眼镜有两种:一种框架眼镜;一种是角膜接触镜。

1.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的优点:安全、简便、经济;缺点:不方便,对物像有放大作用,不适合于屈光参差的患者。所以有些特殊职业或屈光参差的患者不宜配戴框架眼镜。根据镜片材料的不同主要有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玻璃镜片耐磨折射率较高,但较重,易碎。树脂镜片不易破碎,较轻,抗紫外线,但易磨损。

2.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从材料上分软镜和硬镜,软镜由含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镜片透氧性与材料的含水量和镜片厚度有关,软镜的特点是验光配镜较简单,配戴舒适。依镜片更换方式分为传统型、定期更换型和抛弃型。硬镜由质地较硬的疏水材料制成。特点是透氧性强,抗蛋白沉淀,护理方便,光学成像质量佳,但验光配镜较复杂。角膜接触镜与角膜直接接触,减少了框架眼镜所至的物像放大问题,适用于屈光参差的患者,而且年青人戴上后美观大方,便于工作。但价格贵,配戴不便,特别是配上软镜后在配戴及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易出现并发症,损害角膜和结膜。

四.手术:近些年来,近视的手术治疗有了新的进展,疗效肯定,前景广阔。

1.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是在角膜上施行手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根据是否采用激光分为激光与非激光手术,前者有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后者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角膜原位磨削术。

1)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PK):原理是在角膜前表面中央区以外区域行对称的放射状切开,使角膜中央区变扁平,屈光力减弱,从而矫正近视,是临床上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方法之一。但在预测性、可娇正度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影响较大,且手术并发症较多。

2)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ntrastromalcornealringsegmentICR,ICRS):其原理是在旁中央区的角膜角质层间,植入一对半环或圆环,使该区角膜局部隆起,使角膜中央区变扁平,屈光力减弱,从而矫正近视。手术仅适合矫正-1.00~-3.00D。该手术优点在于不累及中央区角膜,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手术效果可调整、可逆。并发症少,缺点是适用范围小,术后视力波动,可能发生散光,夜间眩光,环周混浊等并发症。

3)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是一种工作物质为氟化氢的气体激光,波长193nm,其特点是对角膜的穿透力小,热效应低。具有精确去角膜组织的效应,切削表面非常光滑。这种手术矫正近视的原理是: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区浅表组织(相当于去除一个凸透镜片)使之变平,屈光力减弱,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手术适应症为年龄大于20岁的轻、中度近视且矫正视力正常,近视度数已稳定2年,自愿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为:①角膜上皮下浅层混浊;②屈光度数回退和视力减退;③过矫、欠矫、夜间眩光、不规则散光、复视、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和感染等。

4)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削术(LASIK):该手术原理是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区基质(相当于去除一个凸透镜)使之变平,屈光力减弱,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LASIK的特点是利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一带蒂的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作基质层的激光切削。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相比,其优点是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更符合角膜生理,术后角膜混浊较少,高度近视回退少,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矫正屈光度范围大。但该术式仍有并发症:如过矫、欠矫、散光、复视及有角膜瓣引起的并发症,而且该手术难度大,高度近视疗效比轻中度差,屈光矫正范围受中央角膜厚度的限制。

5)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LASEK):

它是一种先制作角膜上皮瓣,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完成后再将上皮瓣复位的屈光手术。该手术的优点是激光切削后立即覆盖角膜基质的完整的活性角膜上皮瓣,从而有效减少雾状混浊和回退等问题。与包含基质的LASIK角膜瓣比较,微型角膜刀制瓣风险不存在,刀制瓣诱导的术源性散光不会发生,对角膜薄的高度近视眼、小睑裂及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的病人有更安全的应用前景。但该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的活力苏醒和维持、角膜愈合和术后疼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2.眼内屈光手术:是在晶状体和前房施行的手术改变眼的屈光状态。该手术包括两种:

1)透明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OL)的植入:手术方式是用超声乳化术摘除透明晶状体,术中植入一个人工晶体。由于手术摘除了晶体,使术眼失去了调节功能,引起近距离用眼困难。因此,人工晶体度数应适合患者术后用眼的距离要求,但这种手术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后囊破裂、后囊混浊,视网膜脱离等现象。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PIOL)植入

手术方式是将人工晶体植入有晶状体眼,改变眼的屈光状态。目前随着IOL材料学和设计的不断进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学性能的PIOL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根据IOL植入的部位不同分为两种:

a.前房型PIOL

前房型PIOL分为房角支撑型和虹膜夹型。①房角支撑型:PIOL植入前房后,一般不会接触晶状体,造成白内障的几率低,但是房角支撑型PIOL面临的问题是房角固定的稳定性和IOL襻在压力作用下形变造成光学部位移的影响。由于难以做到IOL直径大小个体化,房角支撑型PIOL术后人工晶体旋转可能性大,增加了虹膜和角膜的损伤机会。②虹膜夹型:这一型PIOL在眼中的位置介于房角支撑型和后房型PIOL之间,距离角膜内皮和晶状体较其他两种PIOL均较远。因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较房角支撑型小。但虹膜夹型PIOL固定在虹膜基质层,可使瞳孔形态改变,与虹膜产生磨擦,容易引起虹膜刺激性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夹持部位虹膜萎缩加重。而且该术式操作复杂,难度大,操作不当会增加损伤角膜和晶状体。

b.后房型PIOL

后房型PIOL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PIOL,主要使用的是植入性胶原镜(implantablecollamerlens,ICL),固定于睫状沟,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与前房型PIOL相比,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但由于ICL与虹膜相贴并接近晶状体,易发生自身晶状体混浊,为避免IOL与原有晶状体接触,ICL原设上光学部位向前拱起呈一定的角度。但这种设计会导致前房变浅,瞳孔阻滞,色素播散,继发青光眼。

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虽然能使患者提高视力,摘除眼镜,术后屈光稳定,矫正屈光度数范围大,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矫正中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但由于PIOL的自身特点会带来一些具体问题和风险。特别是受治对象是相对健康的眼睛,而且远期效果尚不确定,如何改进和完善IOL的设计及手术方式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目前治疗近视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镜片矫正;手术矫正。其中疗效比较肯定的是戴镜矫正及手术矫正。虽然屈光手术的方式较多,但各种术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且大多数屈光不正者都可以通过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等非手术的方法得到良好的屈光矫正,因此他们对屈光手术的期望值较高,所以目前近视的治疗还是以配镜矫正为主。近几年屈光手术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可术后仍有并发症出现,该项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不能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手术效果肯定,有发展的空间,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瞿佳.坚持近视防治治疗研究的正确方向〔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5

【2】胡诞宁.近视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4,6﹙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