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现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现象探析

◆赵世霞刘建林闫佼丽

◆赵世霞刘建林闫佼丽西安工程大学710048

摘要:独生子女是我国社会人口中比较特殊的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也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越来越普遍的家庭类型。本文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日益普遍的独生子女现象及独生子女一代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完善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家庭教育措施

独生子女俗称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绝对数量和在青少年中所占的比例也与日俱增。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越来越普遍的家庭类型。所以独生子女教育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独生子女的社会化特点

由于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带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良好的家庭物质条件为独生子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独生子女有健康的体魄,身体素质比一般子女要好,而且聪明伶俐,有巨大的身体潜能,能够成为受教育的良好载体,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成材率较高。

其次,独生子女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二、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1.过多的宠溺容易使独生子女变得任性自私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的出生、成长、教育问题成为家庭的主要开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幸福地成长,也弥补父母自己过去的缺失,无论是合理、不合理的要求都要满足。这也使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对这样的孩子过分地溺爱,但又抱有极高的期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得独生子女易产生压抑、愤慨的情绪,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尤其在青春期时期,叛逆情绪表现得更加明显,孩子做事冲动,想法简单幼稚,对待父母的严励管教和长期专制要求逐渐不满,进而愈演愈烈,产生了很多令人遗憾的后果。

2.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易于形成依赖

由于一些独生子女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缺乏独立奋斗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是大多独生子女具有的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随着孩子身体发育及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些独立行动的倾向,而乐意独立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但是,一些家长却对孩子不放心,不准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这样就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也较差,缺少劳动自觉性。

3.性格孤僻,不易养成与人协作的精神

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善于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而只关心自己等孤僻性格。形成独生子女孤僻、自私的原因,往往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怕这怕那心理的驱使下,过多地干涉、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动,导致独生幼儿陷入交往低能的困境。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的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自尊心强,不易接受他人的负面评价

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表现在很多方面,成长环境为独生子女提供的便利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每个父母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即使做错了某一件事,家长也不舍得批评,百般袒护,对孩子的表扬多于批评,这样容易使孩子喜欢称赞和表扬,不喜欢被批评,虚荣心较强。所以有些独生子女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就会生气。

三、独生子女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家庭结构改变了关注程度的变化。原来家庭中孩子比较多,父母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精力比较分散。现在,家庭多为“四二一”结构,父母们只围着一个独生子女转,对孩子宠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

2.主观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观念畸形。畸形的家庭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及教育方法,对独生子女的人格及个性的形成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关资料表示,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和教育相关。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由于缺乏管教孩子的兴趣及条件,或是由于信奉“自然成材”的教子观,认为教是对孩子天性的残酷扭曲或拔苗助长。这种放任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一旦走向极端就会适得其反。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会充斥着一些各式各样的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纯洁的心灵遭到污染,父母如若不及时正确指导和纠正,时间长了会使孩子人格受损,形成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行为。

第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不当。有很多家长给孩子造成了这样一个印象:整个家庭的事物和人都是为孩子而存在的,在生活上包揽孩子的一切。城市的小孩子多由家长接送,而且连书包都由家长背;中学生由家长给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很多由家长“护送”,甚至连床铺都由家长给铺好。在经济上对孩子放任,对孩子的经济要求有求必应。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腰带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欲望。对孩子的零用钱表现“大方”,随要随给。在社交上却“过度保护”,不少父母怕孩子吃亏学坏,就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如果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摩擦,大多数家长会袒护自己的孩子而指责对方孩子,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三,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由于社会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把“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看成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给子女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于是,厌学现象随之发生。

四、独生子女教育上的建议

首先,建立平等、和谐、共同参与的家庭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共同参与的家庭关系是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平等和谐是指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更重要的还是孩子的朋友,如果父母能经常和子女聊天谈心,家务劳动共同参与,那么就会培养起孩子热爱劳动的品格和传承大人的良好习惯。

其次,以身做则,做好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谈举止及家庭的气氛,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直接影响。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好好学习,随便给孩子“许愿”却不兑现诺言,经常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委屈、失望,认为大人不值得信任,并在无形中加以仿效,这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家长应牢记“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再次,培养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意识。

父母要通过各种渠道使独生子女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知道有困惑应及时寻求帮助,正确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懂得自知自爱,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最后,赏识教育,正面引导。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越来越好。就算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父母也要欣赏、拥抱、赞美孩子,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父母要培养孩子“一千次被打倒,也相信自己第一千零一次能够站起来”的胆量和气魄,使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孩子才会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龚晓洁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公会论坛,2005,(06)。

[2]张国欣论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3]李营浅议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09,(09)。

[4]徐运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5]王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