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宁世达

宁世达(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535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切口开窗术)与参考组(传统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访期内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康复较快,效果良好。

【关键词】小切口开窗术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95-01

小切口开窗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具有康复快、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使用广泛,为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1.23±5.3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69±2.13)年,患者入院后均经CT、X线片等诊断确诊,狭窄原因:25例黄韧带肥厚,32例椎体后缘骨质增生,15例后韧带钙化,8例关节增生肥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狭窄原因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取俯卧体位,全麻,C型X线机透视下对开窗点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手术部位及切口大小。椎旁0.5cm部位做切口(纵行,长3cm左右),沿棘突及椎板将骶棘肌剥离,直至病变椎间隙,行椎板间开窗,保证椎间盘突出部与神经根充分显露,将突出间盘组织取出(在C型臂X线机下监视下操作),之后尽可能的将髓核取出,期间注意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保护。若出现明显马尾症状,将棘突基底内板潜行切除,保留硬膜外正常脂肪,必要情况下可脂肪片覆盖。多间隙病变患者可采用多节段或双侧节段定点开窗,彻底减压,常规冲洗、止血、置负压引流管后将切口逐层缝合。参考组采用传统半椎板、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7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其术后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

中华骨科学会1993年相关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优:完全康复,未遗留任何症状,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不受影响。良:术后患者腰背肌基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偶尔出现腰疼症状,然而正常生活及工作不受影响。差:术后临床症状无缓解,频繁出现腰腿疼痛症状,正常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1]。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3.26±12.32)min、(91.35±14.54)min,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32±5.21)mL、(62.35±15.27)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参考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32±0.58)d、(8.16±0.71)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分析

组别(n)优良差优良率

观察组(40)18(45%)20(50%)2(5%)38(95%)

参考组(40)14(35%)16(40%)10(25%)30(75%)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腰椎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中,椎间盘突出占据最为主要因素,后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增生肥大等对于疾病发生亦有着重要作用。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活动受限,同时伴随强烈疼痛,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给予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药物治疗难以对病变部位产生影响,传统治疗多采用椎板全切除、半切除治疗,然而腰椎管后部结构被切除,术后患者常出现瘢痕粘连、腰椎不稳、医源性椎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2],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探讨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小切口开窗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减压效果显著,同时基本不会对脊柱后方结构造成破坏,脊柱稳定性良好,患者术后疼痛少,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惠龙,刘泽,缪荣明.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95-1996.

[2]帅维忠.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临床疗效观察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25(1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