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浅谈新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

崔瑞苹

崔瑞苹(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新的世纪已不约而至,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从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大方面探讨了教师在新的世纪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教师;素质;道德;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50-01

新世纪给我们带来诱人的风景,也将赋予教育更神圣的使命。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来自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大计,教师是根本。为了迎接挑战,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这些任重而道远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一、优秀的道德品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象地道出了优秀人才培养的不易与漫长。教育工作是平凡、琐碎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这里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新世纪的到来,或许会带给教师更多的诱惑。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对教育事业要有无比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这一平凡而伟大事业的信念和决心。很难想像,一位把教育工作作为暂时糊口的跳板,随时准备撤离教师队伍的教师,会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会对教育事业付出艰辛的劳动?所以说一位教师只有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才会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失去了这样的价值目标,教师就看不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就没有了最可宝贵的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

二、知识素质

1.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通过系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培养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更完整、更系统、更扎实。“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应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智能,为教学服务。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也有它自身发展的历史,教师应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一般情况,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广博的文化修养。21世纪的教师应是“全能教师”,在信息社会中,仅具有“一孔之见”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学生的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应力求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鲁迅先生曾提倡“学理科的偏看看文科书,学文学的偏看看工科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位教师无论从事何种教学,都应当尽可能地把文史地、数理化、体音美等方面的知识纳入自己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形成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论渗透、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以便使自己真正做到博学,以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为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楷模。

3.教育科学知识。教学工作是老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完成的,为了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了解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熟悉学生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特点,科学地工作,以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能力素质

完善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智能开发的重要保证。跨世纪的教师除了有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最基本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在知识半衰期已缩短到五年的现代信息社会,一支粉笔何其可怜。它又怎能把我们学生那在五彩缤纷的社会中迟迟不愿回归课堂的心灵收回到课堂上来?

2.继续学习的能力

众所周知,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新兴学科层出不穷,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之间的互相渗透日益明显。我们不可能用旧的思想、旧的方法、旧的知识去塑造出未来优秀的人才。为师之道,贵在善学。一位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行的,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能否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是关系到一位教师能否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3.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声筒和只凭印象教育管理学生,而应成为研究者。首先要能够不断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自觉地运用规律指导实践,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其次要研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等成材的规律,以便使教育方法适合不断变化的学生。第三,要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能够根据21世纪对教育的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确定研究题目,并能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有所发现。

四、心理素质

未来社会的急剧变化、高速发展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负荷,这即使学生心理问题剧增,也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积极地影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表现在坚强的意志方面,这样的老师一般性格开朗,不怕挫折,遇顺境时不骄傲,遇逆境时不消沉,头脑冷静,处理问题稳妥得当。其次,要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变化中的学生,如果一位老师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常常流露消极、自卑、怨恨的情绪,处理问题偏执、冲动、主观臆断,那么必然会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使学生的精神受到不良刺激,以致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身体素质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巨繁重的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他们的工作体现在人才培育的一切过程和环节之中,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所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具备充沛的精力才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日常工作和来自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不易疲劳和紧张。教师的劳动成果需要长期付出紧张的劳动,所以说他应该有比较强的耐受力,具备长时间活动并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的深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活动的增多,教师更应该有耳聪目明、反应敏捷等良好的身体素质。

总之,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教育的振兴,教育振兴的重任又历史地落在了广大教师身上。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大胆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工作的开拓者,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