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科学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邱道生

邱道生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2625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面临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题,“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促进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能够有效地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心理特征以及智力上,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制约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很是重要。“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学生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

(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1)-(3);B组学生达到(1)-(4);C组学生达到(1)-(5)。

2.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信心。

3.布置作业层次化。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C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A、B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C层学生可与他们探讨较深奥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此外,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我能行。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分层次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2]冯德雄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J].数学通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