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肌训练联合体位改变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灌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提肛肌训练联合体位改变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灌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邓杰李海霞黄丽菊

邓杰李海霞黄丽菊

(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提肛肌训练联合体位改变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灌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中药灌注保留灌肠。实验组和对照组2均采用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实验组同时联合采用提肛肌训练;对照组1采用常规左侧卧位灌肠;观察3组中药灌注保留灌肠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提肛肌训练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较对照组1常规灌汤方法、对照组2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1、对照组2要高。结论:通过提肛肌训练联合体位改变中药灌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提肛肌训练;体位改变;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119-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随机选取我院收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符合纳入标准,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0.2±2.63)岁,病程1个月~5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30例。3组均采用中药盆消液灌注保留灌肠后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其中实验组采用提肛肌训练联合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对照组1采用常规左侧卧位灌肠的方法;对照组2采用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

1.2方法

1.2.1中药灌注保留灌肠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暴露肛门,用石蜡油滑润一次性导尿管前端,插入肛门,插管深度15~20cm。将中药盆消液100ml倒入治疗碗中,测量温度38~40℃,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抽取中药灌肠液,以20ml∕min的速度匀速灌注,大约5min灌注完毕。1次/d,l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3组均采用中药灌注保留灌肠方法。

1.2.2体位改变方法

灌肠后按以下顺序每2min变换一次体位,左侧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即每一种体位持续2min。实验组和对照组2均采用体位改变方法。

1.2.3提肛肌训练方法

吸气时,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肛门,持续1~2sec后放松,有节律地交替进行,每次连续缩肛100次,2~3次/d。实验组采用提肛肌训练方法。

1.2.4微波治疗方法:

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下腹部,设置功率10~20W,每次15~30min,1次/d,疗程同中药保留灌肠。3组均采用微波治疗方法。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判断。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满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有效无效n总有效率(%)

实验组2913096.67

对照组119113063.33

(注:x2=8.44v=1p<0.005,实验组与对照组1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采用提肛肌训练联合中药灌注保留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常规灌汤方法的总有效率63.33%,两组之间存在显出性差异(P<0.005)。

表2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有效无效n总有效率(%)

实验组2913096.67

对照组22283073.33

(注:x2=4.71v=1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2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采用提肛肌训练联合中药灌注保留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2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的总有效率73.33%,两组之间存在显出性差异(P<0.05)。

3.讨论

3.1中药保留灌肠

药物保留灌肠是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它是将药物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1]。由于盆腔炎的发病部位与直肠紧邻,药物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直通病灶,促使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3.2灌肠后体位改变

国内有报道如廖忠梅等[2]采用保留灌肠配合体位调整,可使药物到达整个结肠,改善灌肠液的保留时间提高疗效。

本研究是灌肠后按左侧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的顺序每2min变换一次体位,使药液充盈整个结肠,肠内壁黏膜吸收完全,达到药液最有效的吸收和利用。

3.3提肛肌训练

潘燕[3]等对直肠癌行保肛术后的5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提肛组在术后周即每日进行提肛运动的功能锻炼。

本研究进行提肛肌训练,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提高肛门括约肌的弹性,加强肛门的约束力,增强控制排便能力,延长灌肠液的保留时间,提高疗效。

4.小结

实验组采用提肛肌训练联合中药灌注保留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常规灌汤方法的总有效率63.33%。也高于对照组2灌肠后体位改变的方法的总有效率73.33%,

综上所述,通过提肛肌训练联合体位改变中药灌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提高临床疗效,解除慢性盆腔炎病人的痛苦,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32.

[2]廖忠梅,刘绍菊.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35-36.

[3]潘燕,俞一峰,龚海,等.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17):2927-2928.

广西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2664?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