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数学与生活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万治君

万治君江西省瑞昌实验小学332200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新课改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实况来看,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

一、以生活创设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pide;3=3(盘);(2)每盘放9个,9&pide;9=1(盘);(3)每盘放2个,9&pide;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pide;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pide;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于是学生很快地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有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了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3×13)×9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本例中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要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了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总之,作为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师,我们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体现学习的价值性和实用性,将数学学习、教学与生活融合,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