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辉牟建珍(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445400)
【摘要】针对脑外伤后的顽固性呃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根据不同辨证分型,选用不同的穴位施行适宜的针刺手法,并结合耳穴埋豆的方法及情志疏导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辨证取穴针刺穴位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251-01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俗称打嗝[1]目前临床上常规治疗为注射胃复安,安定,疗效较差,我科现在采用穴位针刺配合耳穴埋豆治疗36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脑外科住院的顽固性呃逆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72岁,病程1~3月,硬膜外血肿15例,脑挫裂伤38例,硬膜下血肿11例,基底节区出血8例;意识清楚58例,昏迷1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5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1.2方法
1.2.1治疗组方法
1.2.1.1穴位针刺针刺治疗选取膈俞、中脘穴,常规消毒后,用
0.35×40mm毫针直刺0.8~1寸。膈俞穴行捻转泻法,留针10min,加神灯照射,以利关膈;继针中脘,平补平泻,以通调胃腑,疏利气机,和胃降逆,留针30min,每日一次[2]。
1.2.1.2耳穴埋豆法①辩证分型取穴:胃中寒冷型取主穴取耳中(膈)、脾、胃、交感、神门;气机郁滞型取肝、肝阳、胃、神门、耳中穴;脾胃阳虚型取脾、胃、耳中穴、神门;胃阴不足型取脾、胃、神门、下脚端、耳中穴。②压籽方法:患者取平卧位,用探棒在耳部寻找敏感点,在相应穴位上用均匀、慢、轻的压力按压,当压到敏感点时,敏感点即为选中的耳穴压籽穴位,用75%酒精对耳部皮肤消毒待干,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5cm~0.5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好的耳穴上,以食指指腹轻轻将贴好的穴位压实,每次均取双侧耳穴各3-5个,1~2天更换耳贴,3日为一个疗程。③耳压方法:双手同时按压双侧对应穴位,每日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日为一个疗程。病情危重、年老体弱者以轻刺激为度,按压宜轻:刺激应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防止压破皮肤而造成感染。
1.2.2对照组方法每日肌注胃复安10㎎,tid,配合合谷穴按摩。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喉间不再发出不自主的呃呃声;好转:喉间仍有呃呃声,但频率较慢,声音较小,且停顿时间较长;无效:自觉症状无变化。
2结果
治疗组有效16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11例,显效l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中医认为,胃居膈下,其气以降为顺,胃与膈在经脉上相连属,发病的原因多与饮食伤及脾胃以及情志不舒导致的气机逆乱有关[3]。根据穴位与脏腑经络关系采用针刺膈俞、中脘穴等,膈腧可以利膈止呃;胃俞可以降逆和胃;肝俞、脾俞,可以疏肝解郁。耳穴埋豆刺激耳穴而达到和胃、降气、平呃的功效。总之,通过辨证取穴,施用适宜的针刺手法配合耳穴埋豆,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7:240.
[2]冯金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7):613?614.
[3]刘娜等.针刺治疗呃逆1例.山西中医2013.8(2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