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华
〔摘要〕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为目标。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立足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意技术与设计的综合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平台。下面就这一平台谈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1挖掘兴奋点,激发创新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备课时要寻找兴奋点,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
视频直观展示发明创造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如在讲解《技术的性质》时,给学生播放“神七”上天的一段实况视频,激发其飞上蓝天的渴望。并乘机向学生发问:“神七”上天,给你有什么启示?有人答:技术威力,创造的魅力。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结合教材案例归纳说明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作用,并告诉学生,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未来的创新开发重任落在我们身上。这个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案例的引入,增加了学生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想亲自动手创造天空探测器的强烈欲望。
2利用好案例,培养创新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对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可以另辟蹊径,多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譬如多讲些活生生的科学家的创新案例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讲授优选试验法时,举例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优选试验中,选出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学生讲清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其过程之艰辛,态度之严谨,意志之顽强。正是袁院士的严谨科学态度和顽强创新精神,培育出了优质杂交水稻,造福于世界人民。学生引以自豪并纷纷效仿,从此,创新的种子在学生心底悄然埋下。
3立足操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技术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在教学中,秉承操作实践是提升创新力主渠道,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体验技术的魅力,诱发学生构思,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创造激情,有效培育创新能力。在《工艺制作》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自己动手制做作品。采取一切自主原则,即自主组成小组,自主定作品,自主设计,自主定材料,自主选择制作工具及辅助材料。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查看指点,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好自己设计的作品。
作品五花八门,有多功能小凳、改进型防弹衣、安全型小推车等等。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通过使用,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创造出全新作品。通过长期实践历练,创新能力足见增长,1(11)班杨正同学的作品,在州科技小发明竞赛中获一等奖。长期实施操作实践证明,学生能逐渐形成了创造思维和创新习惯。创新欲望得到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除需要老师耐心指导以及专家指点外,还要学生自身爱科学,爱动脑,爱革新。
通用技术课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实践的小平台,真正要成为发明家,要到社会大实践中去磨砺,在实践中,善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革新,勤于试用,不断改进。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中学__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毕业总复习
□刘胜娟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毕业复习历来被作为一个难点,科学的复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知识,求得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积累水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发展。
1合理安排复习流程
根据复习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情绪,优化复习训练程序,把复习流程工艺化,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采用横式复习法,即按初中语文知识点为板块进行复习。这种以知识点为“链”,从课内和课外选取相关同质材料实施训练的方式,其特点是:知识点集中,系统性强,给学生以强刺激;这种集约式复习打破了平时的单元式教学: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组合,学生具有新鲜感。先系统复习,即根据考试的范围、要求和复习目标,按知识板块指导学生逐项对应复习。复习时,教师宜编制好相应的训练题,注意到知识的涵盖面,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再重点复习,即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某些富有能力训练价值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重点复习时要注意到知识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最后综合练习、模拟测试,即将初中语文知识集约,编制训练题供学生训练。根据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编制试卷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复习效果;为后续的复习提供校正信息,以便查漏补缺。
2抓住课本
首先要把当前的课文认真学习好。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方式学习当前的课文。即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应以新带旧,新旧结合。用比较、归纳、整合的方法去学。这种学习既是学习,又是复习,也就是做到学习与复习同步进行。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本”为主。尽管现在中考题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所以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复习指导,复习成效显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一是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二是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时常作这样的思索、归纳和整理,能使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知识网。三是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语文复习课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感觉。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这样一来,语文复习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四是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3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文考试很大部分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只不过在考试时加以运用。我们的复习除了要进行精讲精练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和兴趣,经过某一阶段的复习,我们通常会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举行讲名著小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美文欣赏等活动,通过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可谓是一箭双雕。语文是能力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语文不属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因此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从而加重负担;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要真正落实;进一步提高理解、运用语言和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
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可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自己每天自记、自测、自查,也可与同学互查。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权村镇第二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