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细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预防

/ 1

呼吸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细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预防

钱福双刘霞王海英董学惠

钱福双刘霞王海英董学惠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47-01

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是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而且多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差。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和抗生素,可增加下呼吸道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几率。而且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强,增加了治疗的困难。现将RICU2010~2012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2010~2012年我院RICU共收治2309人次,其中202人次(875%)患者行下呼吸道病原体培养为阳性,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最高,共89人次,占感染人群的440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33例,占1634%;MRSA、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有16人次、14人次和9人次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92%、693%和446%;56人次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772%。

2讨论

RICU以呼吸衰竭需要进行进行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的患者居多,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往往病情较为严重,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患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选择敏感抗生素是对呼吸道感染进行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进行细菌培养,发现革兰阴性菌是重要的感染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最多,占604%;其次是真菌,占2772%,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革兰阳性菌相对较少,仅有792%,且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相关文献大致相同[2]。

李福强等[3]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之前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缩短通气的时间。在通气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吸痰相关的护理,特别是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的患者,气囊以上、声门以下是一个死腔,这个部位的痰液要及时进行清除,否则有可能沿呼吸道下移,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如果患者甚至清醒,应鼓励其多咳嗽,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咳出,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抗生素的应用一定要合理,一方面避免正常菌群失调,另一方面避免细菌发生耐药性,这样在选择敏感抗生素时才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于下呼吸道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对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了解其动态变化,有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冯学仁[4]等看来入住RICU的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而复杂,但是如果不能合理选择抗生素,有可能延误治疗的时机,甚至出现菌群失调或者是产生耐药性,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仅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磺胺甲恶唑对对革兰阴性菌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这也说明RICU患者所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为多重耐药。以敏感性>70%为细菌对该药物敏感,则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抗生素包括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而不动杆菌的耐药谱则较广,仅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100%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虽然该药物有着较大的副作用,但是只要合理掌握用药剂量,仍然可以作为治疗革兰阳性菌的首选抗生素。

空气及接触是大多数细菌传播的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如此,而患者以及细菌携带者都是传染源,医护人员带有细菌的手或者是被细菌污染的物品与易感人群发生接触之后就有可能导致后者感染,此外呼吸道也是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可引起呼吸系统的感染,特别是在老弱患者相对集中的病房尤其要给予注意[5]。因此定期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和熏蒸,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勤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细菌传播,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KollefMH,ShermanG,WardS,eta1.Inadequateantimicrobialtreatmentofinfection:ariskfactorforhospitalmortalityamongcriticallyillpatients[J].Chest,1999,115(2):462474.

[2]诸兰艳,陈平.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J].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InternalMedicine,2008,1(28)4042

[3]李福强,李晓斌,朱建辉,等.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08,11(43)12291231

[4]冯学仁,崔恩海,罗家友,等.呼吸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医学,2008,6(30)608610

[5]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