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英语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提高中学英语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思考

吴霏

吴霏

一、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是民主的、有序的、全体成员都能共同参与。然而,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堂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毫无实效,流于形式。具体来说,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用中文讨论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给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马上“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但仔细倾听,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用中文交谈,根本没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讨论,不注重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而只关注讨论形式,那么,这样的讨论活动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本质意义(钱希洁,2007)。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但更多的是由于教师对课堂讨论缺乏有效的调控。

问题二:参与度不均

课堂讨论大大增加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可是我们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搭便车”,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并且对小组合作漠不关心。

问题三:有效评价的“缺席”

讨论结束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长期下去,会减弱他们今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提高英语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1.英语课堂讨论前的有效设计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非正式分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较随意,而且能够在任何时候打破再重新构建。在使用直接法教学中,如果想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作为最佳选择。

(2)设计适当的讨论话题

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应与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关,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有感而发;话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避免就课文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展开讨论,话题不可过大,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容易,不需要合作就能独立完成;也不能难到让他们感觉不可企及。任务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情绪;过难则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总之,讨论话题要融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又有成果的展出,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中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

(3)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和方法,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

①小组式讨论。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workinpairs)或多人一组(workingroups)。例如,在《牛津英语》6AM1U1第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课文内(Ben'sfamily),利用“Askandanswer”中的句子结构进行互问互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搭档的家庭成员展开调查,最后让学生4人或6人一组,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搭档的家庭情况。

②全班开放式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是教师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即席发言、集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采取这种开放式讨论,效果要比教师“唱独角戏”好得多。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专心致志、主动学习,发展逻辑思维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③调查式讨论。在调查式讨论中,学生在教师设计或书中所给表格的问题引导下,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意念,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英语课堂讨论中的有效调控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使课堂讨论能够达到预定目的。

(1)教师的示范。有效的课堂讨论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教师示范一般包括语言示范、方法示范和过程示范。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和句子结构进行讨论,并告之学生讨论的过程和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讨论结束后,教师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引导、示范学生进行汇报。

(2)时间、节奏的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需要灵活掌握。教师一方面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另一方面,要控制讨论的节奏,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课堂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占用其他教学活动的时间。

(3)规范讨论行为。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加强在小组间的巡视,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发现个别学生用中文交谈,做与讨论无关的活动或者讨论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明确讨论要求并予以指导,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在开放式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发言,避免偏离讨论主题。

(4)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倾听、乐于发言。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应该以监督者或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位学生发言,尤其要鼓励学困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言。发现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富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可以把它们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以鼓舞,借此激发全体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

3.英语课堂讨论后的有效评价

课堂讨论中或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讨论后学生必须作自我报告。这种自我报告既包括小组讨论观点的陈述与总结,也包括小组成员对讨论贡献的评价。学生总结陈述自己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也是继续交流思想的过程。可以说,课堂讨论后的评价过程,既是评价过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评价总是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但是,一个有效的评价更着重于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赞赏。小组讨论,尤其是基础小组讨论是建立在共同合作、同舟共济与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努力对于他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进行课堂讨论评价时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过程评价,可以使学生关注讨论的过程,并认识到发展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而集体评价,可使小组成员认识到讨论小组是一个集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集体的力量,从而可以避免小组歧视、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评价时,对于小组成员个体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消除“搭便车”的现象。

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了解课堂讨论的组织艺术,有效、科学地组织好英语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逐步将知识转变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单位: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