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邻里中心的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社区邻里中心的设计要点

肖劲光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江门市529000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和生活保障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加强调行为选择的灵活性,致使建筑功能布局方式表现出动态化、多元化的特点。邻里中心是社区居民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其规划设计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宜居程度和及便利程度,在邻里中心建筑功能联系方式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倾向。本文主要从若干实际走访案例,从邻里中心的规划及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阐述设计要点,目的是为新建筑设计给予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邻里中心;设计要点;管理体制

1规划布局分析

根据现有邻里中心及相关理论阐述,邻里中心总体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商业服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共停车设施、基础教育、社区公园及活动广场等相结合(如表1)。根据功能配置特点,由大到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种模块。在商业业态布置上,小型模块主要以便利店、菜市场等基础生活服务设施或者以公共服务设施为功能载体;中型模块主要在商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融入社区服务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大型模块一般以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的形式出现,且充分融合完整的商业服务与行政管理职能。

1.1选址

表1

在控规编制阶段,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园、轨道交通站点、公共停车场等)应与邻里中心设置位置进行有机整合,保证邻里中心的便利性、可达性及舒适性。(1)选址位置应设置在方便周边居民出入的位置。(2)宜结合公交和轨道交通站点等设置。(3)应结合学校、公共停车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布局,共同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服务中心。

1.2规划布局和设计与管理体制相结合

在社区邻里中心的规划布局上,一般需统筹考虑街道和社区的行政管理范围,通常将服务半径作为主要方面来考虑,后期可通过成立为专营公司来负责邻里中心的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同时与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有机融合,从而使得服务效能与管理效能发挥最佳效果。(如表2)

表2

上海?上虹四季源邻里中心

图片来源:笔者自拍

1.3调研在先,有序发展

在我国城市化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住居住区开发强度的不断提升,传统居住区主要依据千人指标配置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指标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变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对走访的若干邻里中心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时,多数邻里中心并没有全盘照搬新加坡模式,而是在吸收其优点的基础上,基于各自不同的条件特点及现实需求,在住区单元的规模、尺度及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形成各不同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标准体系。因此,在邻里中心的配置中需检讨和优化公共设施的思维惯性下人口指标分配的依据,调研在先,合理配置邻里中心的功能属性。

2建筑设计分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邻里中心的功能设置不仅仅是简单完成功能之间的联系,应赋予建筑多元化的精神属性,融入人的情感和选择需求,创造出多彩丰富的空间体验。

2.1入口分析

作为社区邻里中心空间组织的关键节点,入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至少具备两个层次的含意:开放性和引导性。开放性说明在人与环境、内与外及建筑与城市之间需创造“共享”空间。引导性需通过建筑形式与清晰准确的立面标志实现其目标。入口可以与广场、地下步行通道、街道两侧的步行空间等共同构成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邻里中心开放空间系统。(如表3)

表3

图片来源:笔者自拍

2.4建筑内部空间体验与游走路径的关联分析

邻里中心的场所空间不仅要有时代性更要体现文化继承性,这样才能引起人的心理共鸣。缺少文化继承性的场所会使人产生在精神上对空间产生孤独感,因为人无法从该空间中体验到社会文化内聚性。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底关系原理,邻里中心空间体验应该体现在对建筑内部空间中设置的一系列透视画面的空间感知中,主要是依据人的知觉,通过在邻里中心建筑内部空间中设置一个连续的动态路径与实体形成此消彼长的对比关系,造成知觉的连续、高低、强弱及长短不同的节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因此邻里中心的空间设计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整体控制与一种自下而上人的知觉体验和场所环境考虑相结合的设计,这样才能在关联邻里中心的内部空间体验与游走路径。(如表5)

表5

图片来源:笔者自拍

2.5景观环境分析

在场地规划布局中,需充分分析具体的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风环境等;结合场地环境因素,如交通、地貌、周边已有建筑等条件。同时将邻里中心中人的行为和周期性活动规律与区域微气候模型相叠加,尤其针对季节特点,结合人的活动规律,避免风洞区及日照阴影区。在设计中可通过植物种植和景观设施设计,从而降低污染物指数、隔绝噪音及控制风速等,以此来改善不同时段人在活动场地感受。

同时,在场地景设计中可通过声环境模拟,合理规划场地中的动区与静区,并利用景观设施、植物、等形成声屏障来减少噪音干扰。

3结语

结合工作实际及相关理论提出如下设计建议:

1、在设计前期,需明确邻里中心的功能。根据项目特征,全面统筹完成项目开展及后期管理维护和开发运营计划。

2、在邻里中心的空间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共享与人性化设计特征,合理组织不同功能分区和流线之间的关系。

3、邻里中心承载内容的多元化融合趋势推动其入口呈现出多首层和平面组合多样化的特点。在邻里中心的功能布局、意象造型等方面需充分实现内外界面过渡性空间层次、场所特征及空间导向。

4、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性,同时需结合人全天活动规律及不同时间段活动人的户外活动的特征,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的活动场地。

参考文献:

[1]刘泉,张震宇.空间尺度的意义——邻里中心模式下珠海市住区公共设施规划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5,39(9):45-52.

[2]李和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李和平,etal.新型“邻里中心”设计模式研究——基于重庆两江新区花朝街道“邻里中心”研究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7.

[3]蒋明阳.新型社区商业模式——邻里中心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4]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23.

[5]范耀邦.居住区的性质和合理规模探讨[J].城市规划,1979(Z1):21-29.

[6]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珠海市邻里中心规划指标体系研究[R].深圳: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