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黄正康

黄正康

盘县县乡公路管理所贵州盘县553537

摘要: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钮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在农村公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村公路规划目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农村建设;公路;规划;措施

1现状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现在的进展仅仅是开局、起步。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地方政府和设计者不能因地制宜。

建设者往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金,使有限的农村财力很难承受。

(2)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不足,公路建设等级低下;另一方面,农村公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资金投入不足,涵挡等配套设施差。

(3)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公路的造价每公里大约为7~1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省补助、交通费投入、财政配套、村集体经济支出、发动农民自愿筹集等渠道组成。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在公路建成后,由于资金不足,缺乏养护,超重车辆的行驶,导致路面破坏严重,功能失效。

(4)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跟不上。

作为政府履行公路交通管理职能的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不够明确,服务的主动性不够强。

(5)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

“村村通公路”的实现,使广大农村形成了密集的公路网,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但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欠佳,有的年久失修,通行能力差,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大部分农村公路没有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存在较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2规划原则

为建设既满足通畅、安全、便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公路,应当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1)总体安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首先,农村公路规划要按照县、乡、村道的顺序,本着县道规划与国省道规划,乡道规划与县道规划,村道规划与乡道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合理布局,纵横结合,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相统一。其次,农村公路规划要着眼经济建设的大局,优先考虑当地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第三,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在实现“大动脉”畅通的情况下,逐步丰富“毛细血管”,避免出现“断头路”、“卡脖子路”以及干线公路施工时支线受损的现象。

(2)坚持标准适度和因地制宜原则,发挥最大投资效益。

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的使用功能和投资规模。农村公路不在宽而在适用,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原则上,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采用的技术等级。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尽可能减小工程量。农村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原则,结合农民、农用车及农村交通特点,结合当地农村地理、资源、经济状况,建设适合当地农村特色的公路及道路。

(3)注重实效,确保质量,实现畅通无阻。

公路交通设施规模、布局,等级标准及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今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4)兼顾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路规划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与山、水、林、田的综合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道路修建有利于复耕造地,尽量避免占用农田。同时,要尽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增强农村公路交通亲和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5)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建设交通工程设施。

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以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交通工程设施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做到醒目、牢固。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警告、减速等标志;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设置减速装置。在学校等特殊路段应设置警告、禁令标志及必要的指示标志,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可设置里程碑、漆划标线。

3规划方法与实施措施

3、1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农村公路建设才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因素,确定分阶段建设重点,量力而行,把农村公路建设抓出实效。农村公路建设必须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扶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发展方针,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积极协调交通、财政等部门,统筹规划,协调行动,充分发挥资金投入效果,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加快发展。

(2)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虽然起主导作用,但一定不要忘记,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以农民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决避免包办代替,要认识到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真正的主力军。因此要坚持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不强行摊派、集资,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不乱采乱挖,总之,要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这个载体,一方面,体现出农村公路建设效果上的“两满意”,实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另一面,体现出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的作用

(3)农村公路规划应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协调。

县域城镇体系是在县域范围内,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调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乡情、村情、民情,选择发展路径,明确新农村的建设模式、建设重点和建设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房舍、水电、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科学规划。

(4)农村公路规划应与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路网规划相协调。

农村公路规划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与国道、省道、县道等干线公路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首先将农村公路与上层次公路衔接,保证区域内公路网总体布局的协调和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而后建设大量的连接线、支线、沟通线、联络线,使农村公路成网,满足多方出行要求。农村的道路建设,要打破县、乡、村的界线,进行统筹规划,防止画地为牢,造成边缘村、镇互不联结,无法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下,提出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中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关注的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