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实际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实际应用

郑志慧

惠州市第一中学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探析,以期为初中班级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激励理论;实际应用

初中班级管理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而当今初中班级管理却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质量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为了使初中班级管理质量可以更上一个台阶,分析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浅析教育激励理论内涵

激励理论最早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内的理论,由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员工思想与企业发展相一致,并有效达成管理目标。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学理念不断发生创新与变革,这时人们发现将激励理论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则可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提高教育水平奠定基础,因此则逐渐衍生出“教育激励理论”。所谓教育激励理论,是指教师以班级管理学生为主体,结合客观情况与教育环境,加之激励策略与激励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学生的身心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义务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虽然,激励理论由来已久且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并推广应用,但是初中管理中的激励理论仍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并注意方式方法,需要在不断实践中继续完善,从而为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率贡献积极力量[1]。

2.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教育激励理论的现实意义

2.1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明确指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育人为本。21世纪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才可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顶尖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与管理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实践力,使得学生成为拥有生存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三是继续提高并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方略,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育健康体魄、锻造强健内心等品行培养,方可达成国家对初中以及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纲要的需求。由于教育激励理论关注主体为学生,且为提高班级教学水平奠定前提基础,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教育激励理论符合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由此可见教育激励机制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2]。

2.2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发展要求

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是人的生理与心理向成熟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虽然在大人的世界中初中生还属于小孩,但是初中生却已经开始渴望理解、尊重与平等对待。由于激励机制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心理出发且以鼓励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可满足学生在心理上的需求,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初中班级管理的关怀,从而愿意积极融入到班级管理氛围中,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奠定了基础[3]。

2.3符合丰富班级管理策略的现实需求

受传统班级管理思想禁锢,当今初中班级管理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落实批评教育的策略,加之制定约束学生行为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目的,虽然这种班级管理策略可以起到震慑学生,使得学生不得不按照班级管理规范开展校园生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班级的秩序,但是处于初中时期的青春期少年,已然开始形成自己认知与想法,太过强硬的批评教育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间久了如同突然放开一条被拉长的弹簧一般,学生的逆反情绪将无法掌控,若教师管理语气或管理方法得当,则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而学校与教师带给学生心理创伤极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当今初中管理策略亟待丰富,而教育激励理论将有效扭转初中班级办理难、管理方式单一等消极现象,为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奠定基础[4]。

3.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实际应用方法

3.1目标激励法

激励机制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当学生进具体实践时会产生茫然与变差,从而影响激励效果与班级管理质量,因此教师应通过设立目标将教育激励具象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不断完成、累积小的激励目标,最后达到锻造优良品格与心理素质的目的,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终极意义[5]。

3.2班级管理者言行激励法

班级管理者主要为初中班主任,作为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管理者,应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成长并遵循班级管理制度。为此,教师应注重教育行为,不仅利用高效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要用饱满的热情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用责任性、耐心、爱心以及关心去感染学生,并以身示范用高尚的品格、优雅的举止去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激励,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目的。

3.3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模仿能力过强,且思维与价值观等思想意识均处于发展阶段,若采用榜样激励法则可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有效参照,使得学生更加明确发展方向,为落实班级管理制提供前提条件。例如,教师可在管理班级时开启榜样人物票选活动,从而明确学生心中的成长榜样,并将票选票数最多的人物设为学生“一周榜样日”的学习激励对象,当遇到学习困难、同学之间争执或对自己产生怀疑时,均要先考虑若是榜样人物会如何除了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想法逐渐成熟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周榜样日”的尾声,教师在班会总结班级管理情况时,可鼓励学生们针对“一周榜样日”的心得进行交流互动,有的学生说通过榜样变得坚强了,有的学生会说在榜样的激励下变得自信了,而无论何种转变教师均应给予鼓励,并对学生所受到的激励进行肯定,使得学生更加明确成长方向,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奠定基础[6]。

3.4奖励激励法

激励本是无形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概念,若想将激励落实物质奖励是较为有效的应用方法,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奖励感受到来自班级体的肯定,并激励那些想要获取奖励的学生奋发图强的成长动力。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在校内组成学习与生活的各项活动用分数进行量化,并设立相应规范,对做得好的同学按照规范进行加分,若出现错误则也按照奖励规范扣除相应分数,而每周一例行班会上,教师对学生分数进行统计,并按照奖励激励制度相关规定颁发奖励,对于获得激励奖励的学生来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班级融合度,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励那些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更加发奋图强、奋勇拼搏,从而为班级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管理氛围。由此可见,奖励激励法对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教师在落实奖励激励制度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物品作为奖品,使得学生不会产生攀比、虚荣等消极情绪,因此奖品应更加重视内在含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锻造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激励机制使得初中班级管理更加高效,从而达到通过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文瑞.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4(15):96-96.

[2]鲁炎山.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6):120,91.

[3]巴桑罗布.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导报,2014(21):168-168.

[4]彭祥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3):18,20.

[5]丁挚萍,徐燕青.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界,2015(28):6-6.

[6]李玉红,张世雷.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6(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