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的外科护理

/ 2

肠瘘的外科护理

穆玉兰

穆玉兰(黑龙江省依兰县中医院1548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332-02

【关键词】肠瘘外科护理

肠瘘是指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肠瘘有内瘘和外瘘之分。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外瘘,如小肠瘘、结肠瘘;与其他空腔脏器相通,肠内容物不流出腹壁外者称内瘘,如胃结肠瘘、直肠膀胱瘘等。内瘘的症状与治疗根据所穿通的不同的空腔脏器而异。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并发症,也可继发于创伤、炎症、感染等。

1一般护理

(1)体位:采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并使炎症局限。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高位肠瘘的病人丢失消化道液较多,每日可达2000~3000ml或更多,需详细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监测电解质,为医生静脉补液提供依据。对于低位肠瘘或低流量的肠瘘(如漏液<300m1)的病人,可适当予以口服补液;为减少肠液的丢失,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生长抑素。

(3)腹腔双套管冲洗的护理:瘘口内放置持续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以充分稀释,引流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利于炎症水肿消退,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瘘口愈合。

1)引流管的选择与安放:根据瘘口情况选用合适的引流管。引流管的顶端应放置在肠壁内口附近,但不可放入肠腔内。冲洗管应放在引流管顶端附近,固定引流管并覆盖敷料。

2)调节负压大小:根据肠液黏稠度、流出量进行调整,一般负压以30.76mmHg(4kPa)或更低些为宜,但肠液黏稠、流出量大时,负压可略大些,最高达49.62mmHg(6.6kPa)。应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过大造成肠黏膜损伤、出血。

3)调解冲洗液的速度:冲洗液滴数为20~50滴/分。肠液稠厚、流出量多、刺激性强时,应加快冲洗速度。一般每日的冲洗液量为3000~5000m1。冲洗液为等渗盐水。冲洗液内可加庆大霉素进行腹腔内抗菌治疗。

4)观察记录冲洗液量及肠液量:肠液量的计算是24小时引出液总量减去已冲洗的等渗盐水。多发瘘需同时冲洗和引流时,冲液瓶和吸引瓶应做标记,以便分别观察和记录。

5)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除双套管内的堵塞物,可将双套管的内管取出清洗,或缓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松动外套管,若无效,另行更换双套管。

(4)堵瘘的护理:肠瘘经过引流、冲洗后成为控制的瘘(肠液能按治疗的要求引流至体外),此时可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堵瘘方法,包括内堵法和外堵法两种。

1)外堵法:适用于经过充分引流、冲洗,已形成完整、管径直的瘘管。用医用黏合胶、盲端橡胶管或塑料管、水压等方法将瘘管堵塞,达到肠液不外溢、瘘口自行愈合的目的。瘘口外堵后,护理时应注意外堵物是否合适。肠液有元继续外漏,病人有无主诉疼痛不适,瘘口周围有无红肿,以及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若有肠液外渗,除调整外堵方法外,还需及时更换敷料,瘘口周围皮肤涂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

2)内堵法:适用于需手术才能治愈的唇状瘘及瘘管短且口径大的瘘,用乳胶片等放入肠腔内,将瘘口堵住,使肠液不再流至肠外。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因堵片损伤周围组织而致炎症,堵片位置是否合适。若肠液外渗的量大,应注意堵片位置有无移动或堵片质地变软、弹性不够,不能与肠黏膜紧贴等情况,必要时更换堵片。听取病人的主诉并观察腹部体征,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等,可能为堵片位置不合适引起机械性肠梗阻,应予及时处理。

(5)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1)及时清除溢出肠液:是防止肠液腐蚀皮肤的最有效方法。若引流管或漏口堵塞,必须设法放进引流或采用瘘口堵塞的方法,使瘘口肠液的溢出量减至最小程度。

2)敞露瘘口:敞露瘘口周围皮肤,不加盖敷料,有肠液漏出时则及时吸净,保持干燥、清洁;若局部皮肤发生糜烂,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使其干燥。

3)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应用具有吸着力强、收敛、耐消化液的腐蚀等特点的复方氧化锌油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肠瘘管理困难、局部肠液渗出较多时,可与敞露疗法相结合:白天敞露,夜间休息时涂敷油膏,并加盖敷料包扎。

(6)营养支持:肠外瘘病人丢失大量肠液,又不能正常饮食,加之感染和消耗,将迅速发生营养不良,因此,需加强营养支持,早期应给予完全静脉内营养支持,使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清除肠内的食物残渣及粪便。

(7)术前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还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1)肠道准备:术前3~5天开始禁食,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做好瘘口及旷置肠襻的灌洗(从肛门及瘘口两个进路)。

2)皮肤准备:去除胶布,暴露局部皮肤,清除瘘口周围的油膏等污垢,使其保持干燥。

2心理护理

让病人了解目前的病情及肠瘘的治疗步骤,即早期尽量采用全静脉营养,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促进瘘口的愈合,经过2~3日仍未愈合者,可考虑手术;要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树立良好的生活形象,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瘘口的护理,减少异味,及时更换敷料、衣物及床单。经常鼓励病人任何微小的进步,以分散注意力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3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复杂的肠外瘘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失液多,术后腹腔内可继续渗血、渗液,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以及腹腔引流情况,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警惕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2)各种引流管护理:肠瘘术后常留置各种引流管,如肠排列管、肠造瘘管、腹腔负压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应了解各种管道的作用,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勿接错,妥善固定,防止其移位、脱出,保持各管道的通畅;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3)营养支持:继续应用TPN,肠功能恢复后进行肠内营养。因肠瘘病人病程长、营养状况差,一般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营养支持,或用内镜经皮介入放置空肠造瘘管。

(4)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腹腔感染:观察病人有无持续高热、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腔内感染的征象,一旦发生腹腔感染,协助医生行腹腔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全身应用抗生素等。

2)腹腔内出血: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消化液腐蚀瘘附近组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②胃肠黏膜弥漫性糜烂出血;③应激性溃疡。应安慰病人,使之保持安静,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预防胃肠道出血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引流漏出肠液,有效控制感染。

3)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肠液丧失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循环血流量减少及腹腔内感染,是肠外瘘早期并发肝、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等,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输液,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以期预防和早期发现肝、肾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53.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231.

[3]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57-658.

[4]柏凡霞.胆瘘、胰瘘、肠瘘的综合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3)∶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