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以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3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以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为例

彭开玲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职教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家兴",职业教育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基石。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次重申"职业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更是首次提出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人才培养只有不断向市场需求选拔,教学内容不断向岗位能力看齐,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

我校关于《企业及社会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如下问题:不明确工作价值,缺乏岗位责任意识;反思能力有限,缺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行动;抗压能力差,缺乏积极进取与良好的情绪管理。

因此,依国家政策导向,结合企业选才标准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在校企合作中渗透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及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较缺乏的职业核心素养,办学的方向才能把握,改革的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一、课程融合--构建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国民核心素养"可垂直连贯"领域/科目"转化成为"领域/科目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是盟友关系而非敌对关系,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和各学科知识相互呼应,还可以转化为各教育阶段的"领域/科目核心素养"。基于此,无论是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还是研究校企合作,都应该基于学科素养为起点,在校企共建基地、互动教学中以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为突破点。我校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吻合的原则,正形成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以做为主,理论渗透,分层指导的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确保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性专业,当然也不是按照学科体系构建专业的"压缩饼干",而是对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而形成的一种专业教学能力体系。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总是与职业或职业领域的行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已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随着设备更新、技术进步、产品升级等变化,各用人单位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只有企业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因此,职业学校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准确地把握用人单位需求,目前亟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统整设计。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目前正全面走向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道路,在合理兼容学科体系课程和行动体系课程的基础上,实施多元课程形态组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在培养目标上,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提升,而且重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到学习专业理论与进行职业实践并无先后顺序、课程设置职业针对性强、注重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二)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确保课程结构与工作任务对接

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基础在于"单元设计",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单元设计可分为以系统的学科为基础的"教材单元"和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单元"。两者相比,"教材单元"较重视理解、习得的知识模块;"经验单元"作为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活动模块来计划于组织,则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模块,必须借助师生的合作或学习者自身的双手,打破学科的框架。

学生参观、提供实习基地、接收学生实习仅仅是校企表面的合作。要想实现校企二级合作,需要企业接收学生就业,甚至在个别项目上合作,体现在教学上是合作编写教材且企业有兼职教师到校。如我校使用的《金融认知》校企合编教材,是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金融事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而成。参与该书编写的有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柯少华、刘岩、谢军,大连金融职业中专梁爽,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邓献,武汉市财政学校郑鹏、李咏臻、余莉娜。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王岗、金元证券武汉洪山路营业部徐书荣、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郑兴等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参与了本书的编写。该书共分8个单元20个任务进行教学,还注重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业务协调能力、公关能力、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聆听客户需求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企业参与教学设计,确保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职业标准是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依据,是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也是衡量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职业教育以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课程设置应针对职业岗位而定,课程内容则理应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符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筛选学校学习资源、企业学习资源以及其他社会学习资源,统一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整合为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以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共性要求。

因此,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由企业师傅和专业老师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设计,应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具体要以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企业标准,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设定相应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典型职业活动相对应,突出职业活动这一核心内容,真实反映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

(四)企业参与教学实施,确保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确定'五个对接'作为教育教学主要改革方向,并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真正实现"对接",应从职业教育的本质上去寻找,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内涵是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开展由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成的学习过程,即转变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让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项目化"教学则贯彻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了弥补专业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校企合作互动教学中要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覆盖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改变过去只由教师上课的形式,形成教师为主、专家指导、企业工程师参与的新课堂教学形式。每一门核心专业课都由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行业专家共同授课,其中教师以课堂组织为主,行业专家以技术指导为主。行业专家带来真实的工作项目,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研究如何将复杂的企业项目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对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让老师们学习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当然,学生完成学历要求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在工作中边干边学(通过实践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五)企业参与教学评价,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评价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参与学生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测量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与核心素养。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工作者(加洲大学洛杉机分校)就已展开对该校学生培养过程的调研工作,试图以培养过程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仅关注学生培养结果的监控,而忽视对培养过程的持续关注与监控。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一体化教学在课程评价方式上,主要是朝着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方向改进。

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兼重的原则,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反思和总结,因为通过比较每一个学生的过去与现在,可以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和鼓励学生从中树立学习的信心。职业教育中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如体现学生职业标准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都强调在现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适合使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发展性评价则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发展、不断追求卓越的能力和态度,实现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改革后的评价模式可为实践技能(校内实训+企业实训)评价(占40%)、理论学习评价(占20%)、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15%)、职业素养评价(占15%)及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占10%),以此充分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此外,企业将职业标准带入学校,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经济生产活动和职业教育活动联系起来,也把职业培训活动与实现就业联系起来。各专业可选择与主干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严格训练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把职业技能鉴定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入相关的专业课成绩中。由此可见,新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考核标准与企业标准的真正融合。

二、文化融合--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日常教学渗透素养培育。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要做到产业文化融入教育,工业文化融入学校,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正视挫折压力,学会调节情绪,适应岗位工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己拥有与企业需求一致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我校设计一整套与工业文化相一致的校内仿真制度,包括班级管理制度、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及食堂管理制度;设计仿真的企业文化环境,包括标语、图片及网络宣传;实习则可以通过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专业展示可通过专业成品或设备展示、专业人才展示、专业科普展示及校企合作展示;课外活动的指导需要有企业人员的参与,校企双方可共同制订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大致有:参观企业,学习企业发展历史,与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话,含有企业元素的技能大赛、以企业价值观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演出与比赛,以企业文化为题材的书法或艺术作品大赛,体现企业个别环节的活动(如参与销售、广告宣传、售后服务、包装、搬运、装配、仓储等)、企业产品抢答大赛,企业安全抢答大赛等等。

结语

做一名称职的劳动者,不仅要有过硬的职业能力,还需拥有良好的职业核心素养。职业核心素养的生成,离不开职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只有明确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才能把内心形成的职业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变成自己的职业核心素养。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平台与环境,通过校企互动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课程融合与文化融合,形成探索职教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Z1):66.

2.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转化成为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05):5-11.

3.彭显耿,魏丽玲,戴健林.核心素养内涵的哲学化再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12-18.

4.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6.戴锋.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现代教学科学,2012(11):48-50

7.WilliamL.Sanders,SandraP.Horn.ResearchFindingsfromtheTennesseeValue-AddedAssessmentSystem(TVAAS)Database:ImplicationsforEducationalEvaluationandResearch[J].JournalofPersonnelEvaluationinEducation.1998(3)

8.林润惠等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