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周筋膜增厚的临床意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肾周筋膜增厚的临床意义探讨

朱肖凯刘赤岩徐凡陶福碘通讯作者

朱肖凯刘赤岩徐凡陶福碘通讯作者

黄石市爱康医院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探讨肾周筋膜增厚在上腹部脏器如胰腺、肾脏及胆道感染性病变与肾周筋膜增厚的相关发生机制,并对引起肾周筋膜增厚的疾病进行分析,方法:取120例急诊CT提示肾周筋膜增厚,并经临床证实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CT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并肾周感染58例(48%),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6%),胰腺炎51例(42.5%),其他如阑尾炎、腹膜炎3例(2.5%)结论:证实CT诊断肾周筋膜增厚对临床腹部脏器感染类疾病早期诊断有着明显指征性参考意义。

关键词:肾周筋膜X线计算机扫描,腹部脏器疾病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

1材料与方法

1.1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CT扫描临床资料120例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3~72岁,平均42.5岁,其中泌尿系结石并肾周感染58例(48%),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6%),胰腺炎51例(42.5%),其他如阑尾炎、腹膜炎3例(2.5%)上述120例患者CT平扫均表现有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肾周筋膜增厚。

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螺旋CT平扫,常规扫描层厚、层距5mm,螺距1.0,重建矩阵512×512,和后处理软件薄层重建测定肾周筋膜厚度,三维重建采用多曲面重建,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像重建,三维重建层距层厚0.625mm,并统计肾周筋膜显示率。

2结果

120例患者CT平扫显示均有肾周筋膜增厚,边缘不清。泌尿系结石并肾周感染患者经给予解痉、碎石、抗感染等治疗,胆囊炎、胰腺炎患者行抗炎治疗后康复出院,同期证实泌尿系结石并肾周感染58例(48%),胰腺炎51例(42.5%),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6%),其他如阑尾炎、腹膜炎3例(2.5%)。71例有急腹症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有发热、血象升高、尿液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者45例。B超检查24例提示肾周感染,17例提示腹腔积液,30例提示胰腺炎。发病后距CT扫描时间为12h~7d;包括有临床上主要伴随腰腹部疼痛伴或不伴尿频、尿急、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上腹疼痛均阳性。

【特征性CT表现】(1)肾周间隙感染,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引起,肾脏体积肿胀,边缘毛糙,边界不清,患侧腰大肌肿胀(见图1)。(2)胰腺炎;急性期患者胰腺表现为胰腺弥慢性增大、变形和边缘模糊,胰周脂肪层消失,肾筋膜增厚;慢性期患者表现为胰腺增大或缩小、变形和钙化,胰管扩大,肾筋膜增厚。CT片上肾周轮廓毛糙,肾周间隙增宽,病变区以炎性水肿、渗出而密度增高,有时由于间隙解剖部位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征象(见图2)。(3)肾挫伤表现肾实质密度高低不均,肾包膜下积血,肾旁间隙密度浑浊,肾周筋膜增厚(见图3)。

图3

3讨论

肾筋膜又称Gerota筋膜,由腹膜外组织移行而来,质较坚韧,分前后两层,前层为肾前筋膜,后层为肾后筋膜。两层筋膜从前后方包绕肾和肾上腺。在肾和肾上腺的上端及肾的外侧,两层筋膜相互融合,并分别与膈下筋膜及腹横筋膜相连续。在肾的内侧,肾前筋膜越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的肾前筋膜相续。肾后筋膜与腰方肌、腰大肌筋膜汇合后,向内侧附着于腰方肌浅面。在肾的下方,前后两层筋膜分开,其间充以脂肪,并有输尿管通过,向下与直肠后隙相通;肾前筋膜向下消失于腹膜下筋膜中,肾后筋膜向下至髂嵴与髂筋膜相续。

肾周筋膜增厚,系由于泌尿系结石继发感染、腹部外伤后继发感染、感染、肿瘤及其他各种病理原因引起相邻筋膜反应性或侵蚀性增厚。肾前筋膜在CT图像中,正常厚度1~2mm,局限性增厚或厚度均大于2~3mm,应被视为异常为了便于阐述,本文主要以胰腺、胆囊及肾周感染引起的肾周筋膜增厚予以分析。曾有文献报道以肾周感染常见,而胆囊、胰腺类疾病提示肾周筋膜增厚比较少见。本组收集资料以肾周感染、胰腺类,胆囊类疾病为主,应该是与地域性及各医院病人来源、病种差异以及检查习惯有关。

3.1肾周筋膜增厚的发生、形成需有以下要素:1.腹膜后间隙感染的存在;2.常以继发性感染,血源性少见,(1)肾周感染,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炎症引起,细菌通过血流进入肾皮质内形成局灶性脓肿,随之入侵髓质,脓肿蔓延至肾被膜侵入肾周围脂肪,形成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3)胆囊炎、胰腺炎引发肾周筋膜增厚多见继发感染,胆系结石最常见;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间隙内,胰腺周围无包膜,胰腺分泌物及炎性细胞很容易透过胰周结缔组织而进入胰周间隙形成蜂窝织炎,在上下方向可沿肾旁前间隙扩展,由此累及其他一些腹膜后间隙。

3.2肾周筋膜增厚的CT表现:肾周筋膜明显增厚时易于发现,在轻度增厚时是不易显影,只有调节窄窗宽窗位后才能显示,厚度可大于2-3mm,最厚可达20mm,侧椎筋膜增厚可呈现两种形态,一种为可与增厚肾前,肾后筋膜相交,形成横置“T”字型,另一种为肾前、肾后筋膜相移行共同形成“半环形”或“马蹄形”环绕肾外侧。肾后筋膜表现为肾后与侧椎筋膜相连形成弧形影。

【发生部位】文献报告的多见肾周间隙感染导致肾筋膜增厚,胆囊炎、胰腺炎常以炎性感染继发肾周筋膜增厚,由于不同的腹膜后间隙存在特定的解剖组成和特定的分隔及通连关系,换言之,病变在腹膜后间隙扩展按照解剖结构所形成的间隙和解剖通路密切相关。

因此CT检查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1.图2

4小结:肾周筋膜增厚对于腹部脏器感染性疾病CT早期诊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CT检查发现肾周筋膜增厚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提高对这些区域解剖结构认识,认识这些区域解剖结构对于上腹部疾病的定位、定性和早期诊断,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薛雁山.尿瘤的CT诊断(附4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5)∶351-353.

[2]陈卫红.肾周尿囊肿的诊治体会[J],临床泌尿系外科杂志,2002,17(121);698.

[3]陈信坚等.梗阻性肾周尿瘤的CT表现(附3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7)∶894-895.

[4]陈新晖.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4)∶569-571.

[5]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学主编:金征宇腹膜后间隙疾病。

[6]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主编李松年腹膜后间隙疾患CT诊断。

[7]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主编郭俊渊腹膜腔和腹壁。

[8]李果珍,戴建平.临床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50.

[9]姚光国肾周筋膜增厚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附85里分析)[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84(17):183-185

作者简介:

朱肖凯,黄石爱康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湖北医科大学临床毕业。

刘赤岩,湖北黄石爱康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职务放射科主任。

通讯作者:

陶福碘,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曾任放射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