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马晓燕

马晓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儿科安徽六安237005)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2-0004-02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传统治疗与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结果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疗效显著,病程短,疗效肯定。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见效快,操作简单,易被推广,为儿科应用中医药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病毒性肠炎经皮给药

【Abstract】ObjectiveToapproachthetreatmentandprognosisofchildren’sviralenteritis.MethodsWecomparedtheeffectoftraditionaltreatmentwiththatbyusingtransdermaldrugdeliveryinstrument.ResultTransdermaldrugdeliverymethodisquiteeffectiveandsureanditcanalsoshortenthedurationofviralenteritis.ConclusionTransdermaldrugdeliverymethodforquickeffect,simpleoperation,easysobepromo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pediatricapplicationopenedupanewroad.

【Keywords】ViralenteritisTransdermaldrugdelivery

病毒性肠炎是夏秋季小儿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以往多采用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均不易被小儿接受,我们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56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在门诊选择有蛋花汤样水便(3-20次/天),部分有轻、中度脱水,大便镜检阴性或有脂肪球,部分有少许白细胞,均符合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1]诊断为病毒性肠炎,共计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29天-3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伴轻度脱水12例,伴中度脱水5例,男30例,女26例:对照组56例,伴轻度脱水13例,伴中度脱水4例,男32例,女24例。

2治疗方法

治疗组:药片经皮给药法,采用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L型经皮给药治疗仪,按仪器操作规程,取脐部和止泻穴、温度为39-40℃,强度为6-8mA,时间为25-30min,每日1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将药片固定留至次日治疗前取下,并加用助消化药物。对照组:除应用消化药物外,加用思密达、病毒唑等药物。两组脱水者均据不同程度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3转归标准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2],显效:治疗24-36h,大便次数<4次/日或恢复正常便次,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36-72h,大便次数3-4次/日,或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治疗72h,大便次数>5次/日,大便性状无好转,临床症状无缓解。

4治疗效果观察

4.1疗效比较治疗组:共计56例,显效49例,占87.5%;有效5例,占8.9%;无效2例,占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共计56例,显效26例,占46.4%;有效17例,占30.4%;无效13例,占23.2%,总有效率76.8%。

4.2副作用除1例治疗部位有轻度过敏(红色皮疹)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5讨论

观察过程中将门诊就诊的病毒性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达96.4%,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说明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疗效肯定。病毒性肠炎发病率较高,目前虽然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但尚无理想药物,以往主要依靠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不但费用较高且药物毒性、过敏、耐药及二重感染等副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皮给药是指药物以一定速度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发挥治疗作用,被誉为第三大给药途径。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是一种可发出周期性脉冲电流的医疗仪器与专用的中药贴片相结合,利用中医经络理论,三者相结合而成的集药疗、电疗、灸疗、磁疗、热疗为一体的新型医疗仪器[3]。经皮给药治疗仪作为一种治疗仪采用中药有效成分制成贴片(黄连、黄柏、白头翁、陈皮、香附等)[4]。通过热疗和促进剂(水化剂、角质层剥离剂)的应用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增加皮肤的通透性;通过脉冲电流使a-螺旋结构的多肽发生翻转形成平行排列,使无序性变为有序性,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孔道。人为造成药物通过的直接通道,使药物粒子充分活化,以利于粒子的透皮转运。通过以上方法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药物向体内的有效转运。并结合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其渗透性比单纯性贴片的透支吸收强200倍。祖国医学古代早已应用药物穴位贴敷疗法,本治疗仪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采用了先进的透皮吸收治疗方法,是对传统皮肤用药的重大突破。电极作用于脐部和止泻穴,促进药物通过完整皮肤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具有消炎退热、收敛止泻、解痉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之作用。药物经皮肤直接进入体内,从而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被消化酶破坏、分解和经肝脏时的首过效应,以及在体内转运过程中的代谢。并避免了个体差异进入体内的药物有效成分被直接利用,其利用度可达60%以上,使药物总用量减少50%以上。药物进入体内后入血量缓慢而稳定,不会产生类似于口服或静脉滴注药物时所产生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也就避免了血药浓度峰值时产生的毒副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注射给药的潜在危险和痛苦。由于皮肤和组织的药物代谢比较缓慢,使病变处的有效药物浓度可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可比口服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2-3倍。尤其是目前小儿输液困难,口服给药又不合用,给医护人员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此治疗仪见效快,治愈率高,使用方便,易被患儿接受,操作简单,易被推广。为儿科应用中医药开辟了一条新路[5]。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戴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上册,2002:1289-1290.

[2]欧弼悠,王慕获.小儿腹泻.儿科学第5版,2002:268.

[3]夏禄香.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策.中医临床研究,2010年02卷18期.

[4]冯建荣,肖晓呁.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8月第7卷第23期.

[5]赵迎军.经皮给药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8卷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