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风疹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一起风疹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和鹤松赵文义

和鹤松赵文义

(云南省怒江州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3100)

【摘要】目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来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早扑灭疫情。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例采集血清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4月26日出现首例出疹病例,疫情历时31天,共发生病例98例,罹患率为14.58%(98/672)。疫情波及全校91.67%的班(11/12),均为学生发病,教师无病例发生。在25份患病学生的血清标本中麻疹IgM-Ab均为阴性,有19份检出风疹IgM-Ab阳性。结论此事件为一起风疹疫情的暴发。

【关键词】风疹暴发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95-02

2013年4月26日至5月27日,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黄木中心小学发生一起群体性以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症状为主,部分伴有咳嗽、低热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的事件,共发生病例98例,经采血样检测确定为风疹暴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定义:⑴疑似病例:2013年4月26日以后学校内凡出现全身红疹的师生。⑵临床诊断病例:有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者。⑶确诊病例:有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有流行病学关联者;或者是抽血检测风疹IgM-Ab阳性者。

1.2流行病学调查:使用风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搜索到的所有疑似病例逐一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等;将收集的数据录入汇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集症状典型病例的血清,立即送兰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测。

1.3实验室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先考虑是麻疹和风疹,故抽查25份症状典型病例的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Ab检测。检测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的WS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和WS297-2008风疹诊断标准进行。

2结果

2.1基本情况:通甸镇黄木中心小学全校学生629人(学校学生来自龙潭、水俸、华松、黄木、民族村等五个行政村),教师43人,合计672人。学生宿舍较为密集,卫生环境差,通风及采光一般,空气不够流通。课室采光尚可,空气流通。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2013年4月26日起相继发病。首例风疹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4月26日,末例风疹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5月27日。发病最短潜伏期2天,最长短潜伏期6天,平均潜伏期为4天。

2.2.2空间分布一至六年级均有发病,其中一年级发病4人,占发病数的4.08%;二年级发病13人,占发病数的13.27%;三年级发病17人,占发病数的17.35%;四年级发病18人,占发病数的18.37%;五年级发病12人,占发病数的12.24%;六年级发病34人,占发病数的34.69%;共计发病98例。从空间分布上看六年级发病人数最多。

2.2.3人间分布年龄分布:此次风疹发病人数共波及8个年龄段,其中7岁发病3人,占发病人数的3.06%;8岁发病3例,占发病人数的3.06%;9岁发病10例,占发病人数的10.2%;10岁发病12例,占发病人数的12.24%;11岁发病9例,占发病人数的9.18%;12岁发病22例,占发病人数的22.45%;13岁发病33例,占发病人数的33.67%;14岁发病6例,占发病人数的6.12%。从年龄分布上看,此次黄木完小风疹发病人数最多的为12—13岁人群,共发病55例,占发病人数的56.12%。

职业分布:发病均为学生。其中男性发病56例,占发病人数的57.14%;女性发病42例,占发病人数的42.86%;男女性别比为4:3。

2.3实验室检测情况:对25例症状典型的病例采血,进行麻疹及风疹IgM抗体检测,其中19例风疹IgM-Ab阳性,麻疹IgM-Ab均为阴性。

2.4控制措施:为了及早控制疫情,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首先对患病学生实行居家隔离治疗,病愈后方可上学;同时做好晨检工作,及时发现新病例,每日上午将新增病例情况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开展宿舍、课室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稳定学生情绪;保护易感人群,于5月1日对未患病的师生实施应急接种免费麻风二联疫苗,共接种麻风疫苗511人(其中教师43人)。对发热、已出疹及正在出疹的学生和有过敏史的不实行接种。

3讨论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本次事件为一起风疹暴发疫情。风疹是属于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1周内,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即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级别。故此起事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已登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造成本次风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报告疫情意识差,首例病例出现后,学校没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控部门报告,且没提高警惕,未进行疑似病例的排查和及时隔离,导致风疹疫情的迅速扩散,造成二、三代病例的发生;该校90%的学生在校住宿,学生居住密集,宿舍卫生条件较差,空气不够流通,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扩散。

风疹症状虽然大多表现轻微,但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中易于传播,一旦发生暴发流行,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建议学校和托幼机构今后做好以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校医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使病例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防病意识;保持课室、宿舍的空气流通,搞好校内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功锋,黄伟芳,肖秀兰,谢志坚.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8)

[2]黄飞,罗会明,伍岳琦.卫生应急实用手册[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