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概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概论

贺立新

贺立新(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2)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2-0039-02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PTSD患者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关于其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应激状态可以导致脑内的记忆系统紊乱;2、在强的应激状态下,会导致海马内Ca2+超载,从而引起应激状态下的不易消退的长时效应或突触形态改变,进而导致创伤性记忆的障碍;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在应激反应调控中发生紊乱;4、PTSD的神经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和PTSD患者在某些区域脑血流严重减低。

【关键词】创伤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1-2]。PTSD实际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包括感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因而可能对患者导致深度的悲伤或忧伤,创伤性事件是PTSD诊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PTSD发生的充分条件[3-4]。许多变量影响到PTSD的发生,有关危险因素有: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躯体健康状态欠佳等。如果有诱发因素存在有人格异常或神经症病史则可降低对应激源的防御力或加重疾病过程。

PTSD患者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常与相关的精神失调合并发展,如抑郁、药物滥用、记忆和认知问题,以及其他的生理和精神健康问题。这类失调也会伴随损害个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包括职业不稳定性,婚姻问题和离异,家庭失调,和子女教养的困难。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症状,但只有部分人最终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许多因素影响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如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研究认为PTSD的临床特点为:长时间不能从创伤中恢复;部分感官印象混乱、反复出现;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的记忆过程出现了障碍使条件化的恐惧反应难于抑制或过分抑制所致。目前关于其产生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脑内的记忆系统紊乱: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指出高等哺乳动物脑内至少有两个主要的与记忆相关的系统:一个系统与边缘系统为主要环节与认知性记忆有关;另一个系统以基底神经节为主要环节与习惯的获得和适应性反应的记忆有关。前者是陈述性记忆的神经回路,后者是非陈述性的神经回路这两个系统要进入运作状态均需要来自大脑皮质的输入,被感觉刺激激活的大脑皮质感觉区通常充当触发记忆起始的角色,从初级感觉投射区出发至少形成两条通路:一条通向背侧与额叶的运动系统相连接,另一条通向腹侧,与颞叶的边缘系统相连接。

记忆的印痕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LTP)研究发现:正常的记忆印痕形成和学习与长时程突触增强(LTP)有关在海马的传入纤维及海马的内部环路主要形成3个兴奋性突触连接系统,Ca2+在LTP诱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低Ca2+溶液中不能诱导产生LTP效应高浓度的Ca2+可直接诱导LTP及增强诱导的效果,创伤后应激障碍因此当细胞内Ca2+超载导致CaM-CaMKIIa信号途径调控异常时,最终导致学习、记忆、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与情绪反应异常。而患者在强的应激状态下,会导致海马内Ca2+超载,从而引起应激状态下的不易消退的长时效应或突触形态改变,进而导致创伤性记忆的障碍。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系统在应激反应调控中有重要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是调节哺乳动物应激所致内分泌,自分泌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神经调质之一。糖皮质激素系统在HPA轴调控中亦有重要作用其中皮质醇可能有明显的抗“应激”效应Yehuda等研究表明,PTSD患者24h尿平均皮质醇含量明显减少血浆基础皮质醇水平降低,淋巴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增加,地塞米松抑制实验显示患者HPA轴负反馈抑制作用增强,推测急性创伤应激后或慢性应激状态时持续低皮质醇反应和HPA轴负反馈抑制作用增强。在整体的应激心理神经内分泌反应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认知状态下一个客观变化指标,在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水平都明显提高。慢性应激引起糖皮质激素持续增高引起海马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受损。

PTSD的神经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和PTSD患者在某些区域脑血流严重减低,包括眶额皮质前扣带回、前额叶正中皮质梭状回/颞叶下皮质而在后扣带回,左皮质下相关区域及运动皮质的激活增加这些区域与记忆环路的相关性。

另外研究表明[5]:早期严重的应激反应和治疗处理不当可以产生一连串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潜在的影响持续的脑发育这些改变表现在多重水平上,包括神经激素的结构和功能;白质并质体的中央部分和左侧新大脑皮质,海马及杏仁体发育变得稀疏减低了额枝叶的电激惹能力和小脑蚓部的兴奋能力。由于眶额回的稀疏,以及前扣带回的稀疏,最后延及杏仁体的功能紊乱,既在一定的刺激阈时,额叶不能执行较高级的对低层面调节功能导致了右侧杏仁体的激活。自动平衡状态代替一旦代替,就很难再建立平衡,既对从心理应激所表现的迷走神经的回缩和恢复的调节无能。由于早期损害导致神经生物学改变,使这些个体更容易在成年易患PTSD。

早期的精神创伤可以使个体发生神经生物学改变从而成为PTSD的易感者;也探讨了精神应激过于强烈或持久会导致有关记忆环路的损伤和调节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中的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变,导致形成PTSD但是其整个完整的病理机制的脑图谱尚未完全清楚但是沿着精神应激记忆印痕的产生过程的探讨,特别是对其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病理生理学的探讨,也许可以最终揭示其机制。

参考文献

[1]邓明昱.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指南[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8,(5):47.

[2]张义,党海红.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心理学危险因素[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8,14(2)186-187.

[3]丁微,郑涌.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8.18(10):145.

[4]王震,肖泽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病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研究,2008,34(8):507-509.

[5]孙燕.肿瘤治疗的新里程碑-靶向药物治疗[J].肿瘤药学,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