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涯适应目标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将生涯适应目标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活动

许新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许新

摘要:中学生生涯适应不良主要体现在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四方面的缺失,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个人生涯发展的目标同向,需要将生涯适应的目标体系、生涯探索的方法体系、生涯发展的评价体系融入中学生教育实践体系。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发展;生涯适应;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作为生涯发展的核心建构理论,生涯适应关注个人应对生涯变化和生活角色的准备程度,其发展水平是学生实现成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顺利的关键。因此,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键要素出发,寻找生涯适应理论与德育教育的契合之处,探索教育育人目标下学生生涯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对中学德育教育实效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创新。

德育教育视域下中学生生涯适应不良的表现

(一)生涯关注目标较少,缺乏主动探索精神

生涯关注是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准备的情况。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生涯关注”一直以来被“学业关注”所代替,学业成绩成为评价学生最主要的标准。一方面,学生在高考前关注各级各类考试,目标聚焦于取得更高的学业成绩,部分学生习惯于家长的教育陪伴,缺少个人发展目标而缺乏奋斗热情,缺少学习动力与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偏重于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提升,忽视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与调适,除了完成学校要求参加的各类实践实训活动以外,对与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关注不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对自身发展影响的探索相对不足。

生涯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自主理性决策

生涯控制是学生为了自身发展进行有目的地完成任务的行动。生涯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较难做出有利自身发展的自主决定并承担相应责任,一方面,由于学生生涯关注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学生在遇到选择时没有一定的价值标准作为判断依据,导致了决策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成长的主要控制角色往往是家长,在学生的升学学校选择、兴趣培养等重要人生事件上,家长经常代替学生做出决策,不但减少了学生自主决策的机会,也延误了训练学生在面临决策事件时承担后果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自己做出决定的能力而需要依赖他人,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决策缺少理性选择,从而产生迷茫、失落、无助等焦虑情绪,但难以自主摆脱沉迷娱乐、厌倦学习等行为。

生涯好奇水平偏低,缺乏内在发展动力

生涯好奇是学生对与自我发展相关的工作世界进行生涯探索的愿望和动力。缺少生涯好奇的学生从工作世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少,对自身职场适应程度的判断产生误差,易形成不切实际的生涯期待。生涯好奇程度高的学生会有意识地搜集与未来发展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寻求与职业世界相匹配的可能性;而生涯好奇程度低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育,视野较为狭窄,对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定位不准确,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缺少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也因此出现了对薪资水平期望过高、能力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难就业”现象。

生涯自信程度不足,缺乏自我效能信心

生涯自信是学生对解决自身生涯问题的信念和成功预期。学生的生涯自信表现为对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达成目标的信心和信念,生涯自信程度高的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愿意经常接触新任务和新挑战,通过行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而生涯自信不足的学生则对自己发展的可能性缺少正面了解,面对挫折和失败充满消极悲观情绪,倾向于将问题的存在归咎于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来自外在环境的压力缺少积极面对的心态,缺乏挑战当下困境的自信和勇气,表现为个体因缺乏自信而阻碍其生涯角色的实践和目标的达成。

三、将生涯适应目标融入德育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将生涯适应的目标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在探索学生生涯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设教育情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生涯发展目标。一是通过体验性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生涯关注过程中的的不关心、不觉察的问题。如:带领学生参与参观生产和研究基地,打开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将参观体验与个人的发展追求相联系;二是通过参与性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建立生涯自主,增加学生的生涯体验。如:举办行业调研分析活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未来职业目标和方向;三是通过创造性实践教育活动,在满足学生生涯好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自信。如帮助学生自主有效地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并从中获得进一步探索的动力和信心。

(二)将生涯探索的方法体系融入德育教育实践

将生涯探索的方法体系融入德育教育实践,是将生涯发展的价值取向、内容要素、结构方式融入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使教育实践目标明晰化。一是实践活动设计与生涯需求同步。依据学生生涯现状,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新入学学生以探索未知、打开视野的实践活动为主,以满足其对新事物的体验需求;二是实践活动项目与生涯规律同步。参照学生生涯阶段,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以生涯人物访谈为例,让学生体验更多的职业类型,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特点调整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实践活动总结与生涯反思同步。在学生参加完体验活动后,有目的地进行反思、分析、澄清等总结活动,帮助学生理性总结其生涯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生涯自信。

(三)将生涯发展的评价体系融入学生德育教育实践

将符合学生生涯成长需求融入实践活动的指标检验体系,以个性化、可持续的个人生涯发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差异性。一是以学生生涯阻碍因素明确实践活动方案的关键点。生涯阻碍是学生个体生涯发展不顺利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为父母行为阻碍、背景差别待遇、信息探索不足、技能储备不足、婚姻家庭制约、学校教育不足、性格缺陷等。将这类阻碍因素的可能性解决方案融入教育实践活动目标,以克服此类阻碍问题的设计作为实践活动开展的关键点;二是以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检验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生涯发展规律,兼顾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以学生生涯适应情况是否得以提升来检验实践活动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