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土地勘测规划院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伴随着国家各种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伤害力度正在逐渐加大,这使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不得不加强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国家土地资源的整治。生态文明建设严重地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们面对自然环境的态度,更是人们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想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要加强人们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在生态文明建设下,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整治工作。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性;研究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涵义,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地位,另外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政经等诸多层面。有关深入进行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的决议强调,全方位实施改革应当将打造一个美丽的中国、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机制变革、增快构建生态文明机制作为核心,健全环保体系,推动人和生态协同发展新局面的构成。土地整治指的是对由于效率较低、不科学运用、没有运用、自然灾害与生产建设活动而导致的土地损害,采用工程措施或者产权调节举措,提升土地运用率的活动,包含农用地治理、建设用地治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
1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的相关性表现在所达成目标的矛盾性与相同性上,换言之,土地整治对生物、植物、土地、水文等有正面或者侧面、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且因此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收益。我国土地整治的核心目标是经过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来让农用地的规模增大,以保证农田占补均衡。但是,伴随土地整治的逐渐开展,农田规模有效增大,农田质量却产生了倒挂的问题,更糟糕的是,土地整治通常忽略自然保护,乃至在生态红线范畴内也产生了诸多环境破坏问题,这必定妨碍社会的和平发展。土地整理的核心必定要由数量转变为生态与品质,注重三者的协同发展。为此,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的最初目标是相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是进行土地整治的全新目标,有助于土地资源的配置。立足于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层面而言,没有对运用的土地、零散建设用途土地、农用地等加以有效整治,不但能够提升耕地集中水平,提升整治区域耕地品质,达成空气环境改良、空气净化等效能,并且能够推动乡村建设用地的高效运用,扩展与储存有效土地,提升地区生态服务效能。经过对自然毁坏、环境污染、垮塌、开挖导致的废弃工矿加以整治,能够让土地重新发挥景观、生产等作用,有助于地区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进;利用实施生物、工程等多种举措,能够改良土壤情况,提高植被覆盖水平,避免土地被侵蚀,把适宜发展农业土地整治为农田,将地表景观进行有效改进。
2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性的障碍
2.1区域生态多样性之间的协同障碍
我国在进行土地整治的时候,往往是对某个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并且对区域内的土地目前的规划模式进行重新的改革。有时候采用较为严格的土地整治措施,而不重视这种措施对自然环境,生态文明的影响,从而就会给自然资源带来伤害。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区域的生态文明以及其多样性来进行整治,在对生态文明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对土地的调整和治理。
2.2战略目标协同障碍
土地整治通常被人们视为达成耕地总量均衡、补偿均衡、占用均衡的有效渠道,其物质效益得以大幅增强。一味寻求耕地规模的增大较易忽略对农业环境地维护,不注重地区生态安全的保护,不科学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会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从而给地区生态均衡造成不良影响。土地整治的核心应当从单一增大耕地规模改变为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地区生态均衡。
2.3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间的协同障碍
人们对土地整治工作所设定的目标,一般都是过度关注眼前短暂的经济效益,尽管对一片区域中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破坏到了该片资源内的各种生态文明。因此,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就会给人们造成长远的伤害。所以,一定要结合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考察,有效的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
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实施路径
3.1强化规划设计的模式
在进行规划设计阶段,我国还应当加强对其模式的设计和规划。进行土地整治的前提,应当对土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对其进行划分,要考虑到对生态文明的保护,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角度出发,依此为依据来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整治,制定目标,设计实施的合理方案,在专业人员的监督审查下,不仅能够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对土地资源周围的各种生态文明进行了保护。
3.2加强对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的完善
想要使土地整治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够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益处,就必须要加强对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的完善程度。但是,和国外的国家相比较起来,我国在土地整治这方面所拥有的各种技术还不够先进,所以目前还并不能够达到土地整治的标准。对于一些道路旁边生态景观的保护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自然环境恢复技术等等,我国在这方面对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还应当加强,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来实施,从而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在这种更加现代化以及先进的土地整治技术的基础上,来保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3.3加大生态过程的研究力度
加大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力度,主要是指对水土流失、灾害防范防治以及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水土流失治理一直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内容。据相关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土壤侵蚀以及非点源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整景观格局来对土地污染进行控制,利用系统模拟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30~50%,进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良好水质的目标。此外,极端天气也会对土地整治区域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洪涝灾害、暴雨等,所以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还需要加强对防灾减灾的研究分析,以改善与调整土地的利用格局。
3.4重视景观特征研究
景观是由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土地利用等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区域景观或特征,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欧洲联盟颁布的“欧洲景观公约”承认景观在法律上的价值,承认并保持景观特征已成为欧洲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根据景观格局保护与恢复、景观特征维护与推广、历史遗址保护与恢复等原则,建立景观特征分类、描述与推广的评价方法,研究不同景观类型的区域景观重建、恢复、升级和保护措施。
结束语
土地整治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都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这两者之间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而且目前我国在土地整治方面,由于种种并不够合理的措施,都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对待土地整治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个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效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世权,吕胜春,唐艳.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12-13.
[2]李吉龙.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土地整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
[3]崔建华.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民营科技,2014(08):249.
[4]王欣,胡聪敏.土地整治过程中如何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J].吉林农业,2014(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