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

叶肖帆

叶肖帆

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中心卫生院广西贵港537135

【摘要】目的:探析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即参照组(n=34)、研究组(n=35)。参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组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评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麻木感及局部异物感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潴留、阴囊水肿、切口脂肪液化方面,2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

腹股沟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腹外疝,属于外科疾病,多见于成年人,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1]。近些年来,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了普遍认可,其中疝环充填式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非常广泛[2]。为了进一步探究这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现予以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即参照组(n=34)、研究组(n=35)。参照组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5-84岁,平均(64.1±2.6)岁;原发疝30例,复发疝4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3-82岁,平均(63.8±2.5)岁;原发疝32例,复发疝3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知,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2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参照组方法

参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赫美网塞H1T25补片。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施行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行斜切口,长度约为5-7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游离腱膜下,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可在距疝囊颈3cm处贯穿缝并切断疝囊,大的疝囊可远端旷置。然后将网塞帽状充填物置入内环口下,网塞帽状物边缘与周围筋膜固定4~6针。游离精索,于精索后方、腹横筋膜前方置放平片状补片,精索从补片成型的圆孔通过,补片四周与联合腱固定4~6针。检查补片是否展平。嘱患者咳嗽,检查修补是否完好,逐层缝合切口。

1.2.2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采用赫美ovalpatch椭圆形补片。于腹股沟行斜切口,长度约为5-7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股腱膜,不需切开外环,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提睾肌,于精索内上方内环口处寻找疝囊。钝性分离疝囊至疝囊颈部,大的疝囊可予以横断,近端游离结扎,远端旷置。用阑尾钳将精索提起,沿联合肌腱弓的下缘,从耻骨结节内侧至内环口处切开腹横筋膜,显露腹膜外脂肪,提起腹壁下动脉注意保护,推入一块小纱布,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切忌使用暴力,分离内侧至腹直肌及耻骨联合后方,上缘至腹内斜肌腹横肌深面,外侧至内环口外侧方3cm,下缘至耻骨梳韧带后下方,触及髂外动脉搏动,精索在内环水平向下从腹膜上游离下来,予以腹壁化。

????安放补片,将椭圆形的赫美补片沿长轴折叠成原来的1/3,用卵圆钳夹持下端,由腹横筋膜切开处直接送至耻骨结节后方,然后展开、展平,使补片平贴于腹股沟管后壁,完全覆盖内环、直疝三角和股管,应平整地覆盖于腹膜上。连续缝合腹横筋膜开口,1针与补片中间固定。嘱患者咳嗽,检查修补是否完好,逐层缝合开口。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探析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4统计分析

在SPSS22.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输入2组观察数据,用(±s)表示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且给予t检验,用[n(%)]表示患者切口麻木感、局部异物感、尿潴留、阴囊水肿、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且给予x?检验,若P<0.05,代表2组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对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s)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是由腹压增大及腹壁存在薄弱区导致[3]。在临床治疗中,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为常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术后复发少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然而在实际治疗中,网塞材料的不可吸收性,导致出现了明显的局部瘢痕组织增生,造成腹股沟腹壁僵硬,术后存在异物感,并且经常出现慢性疼痛[4]。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补片放置合理、修补隐匿疝等特点,并且可以有效减轻术后异物感,保证补片和组织更加贴合,避免移位,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切口麻木感及局部异物感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潴留、阴囊水肿、切口脂肪液化方面,2组比较无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临床治疗中,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国内有关文献[5]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

总而言之,相较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陶陶,胡孔旺,熊茂明等.经腹股沟腹膜前间隙UHS三维网片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5):658-660.

[2]聂彬,彭珂,王金波等.超普疝装置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比较[J].西部医学,2014,26(7):879-880.

[3]邢壮杰,郝国强,高海德等.Kugel手术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3):336-337.

[4]王永岐,夏艳斐,李真等.腹膜前间隙内衬置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疝气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547-3548.

[5]孙雪峰,孙杰,杨锐等.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5,10(3):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