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中医院内一科吉林长春130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肝解毒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PL)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2例NAFL患者进行B超、血浆甘油三酯(CT)、空腹血糖(FPG)、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体重指数(BMI)测定,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中药清肝解毒散对NAFL治疗后B超、TG、TC、SGPT及BMI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清肝解毒散对NAFL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清肝解毒散;中医中药;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71-02
1.临床资料
112例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16例,年龄25岁~62岁,其中35岁~55岁93例,其他年龄19例,平均年龄40.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9年,平均1.4年。临床常有乏力、疲倦、食欲减少、腹部胀满、轻度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有增高者82例,患者中有糖尿病者15例、高血压患者59例、甲亢者2例、有感炎病史者73例、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者91例,其他疾患11例,有烟酒嗜好者98例。
2.观察方法
2.1诊断标准
2.1.1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者;
2.1.2血浆甘油三酯(CT)、血浆胆固醇(CT)、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空腹血糖(FPG)检查至少有有一项高于正常值者;
2.1.3计算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pide;身高(m2)。体重指>23以上者;其中2.1.1项指标为必须具备者,2.1.2及2.1.3二项中只要符合一条即可。
2.2清肝解毒散组成(自拟方)
炒柴胡10g、茵陈蒿15g、板兰根15g、生薏仁15g、炒白术10g、虎杖根12g、怀牛膝12g、桃仁10g、枸杞子12g、制首乌12g、杭白芍12g、生甘草6g。
2.3辩证加减
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人参;阴虚者酌情加用沙参、麦冬、石斛、玄参、龟板、鲨鱼等1~2味;血虚者选用阿胶、当归、熟地、桑椹子、旱莲草、龙眼肉等;阳虚者酌用桂枝、肉桂、锁阳等;气阴两亏者加太子参、北沙参;肾阳不足者选用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桑寄生、鹿角霜、补骨脂等;肾阴亏虚者加用女贞子、生地;血瘀者选用丹参、三七、蒲黄、红花、三棱、莪术、川芎等;胸胁胀痛肝郁气滞者选用川栋子、延胡索、郁金、香附、木香、佛手;脾虚运化失司者选用茯苓、山药、神曲、六曲、麦芽、谷芽、砂仁、陈皮等;湿阻者加用藿香、佩兰、苍术、川朴、木瓜、石菖蒲等;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者选用酸枣仁、五味子、刺五茄、珍珠母、生牡蛎。
2.4辨病加减
糖尿病者加用玉米须、滕梨根、桃树胶;高血压病者加用珍珠母、菊花、夏枯草;甲亢者加用海藻、昆布;高血脂症或高胆固醇者加用山楂、茶树根、黄精、泽泻、泽兰、草决明、金钱草等;SGPT增高者加用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等;HBsAg阳性者重用太子参、黄芪;肥胖者加用草决明、猪苓、石菖蒲、泽兰。
2.5治疗经过:所有患者治疗前后
均作B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肝功能、空腹血糖检测,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重指数是否超标。患者已经明确诊断,即予清肝解毒散进行治疗,每天中药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温服,每次不少于200ml药量,15天为1疗程,所有患者最少服用1疗程,最多不超过10疗程,平均6.2疗程,以观察清肝解毒散的疗效。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控制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同时辅以适当的运动。
2.6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3.治疗效果
3.1治疗标准:
(1)临床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所有检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2)临床基本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或消失或减轻,所有检查治疗后至少有一项较治疗前有所好转;(3)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正常,其余各项检查均达到或接近正常值,且一年内无复发;(4)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者。
3.2结果
将所有治疗者的TG、TC、FPG、SGPT、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后TG、TC、SGPT、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FP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超检查治疗后脂肪肝阳性例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愈36例,占32.1%;临床基本治愈38例,占33.9%;治愈25例,占22.4%;无效13例,占11.6%,总有效率为88.4%。
4.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一病,中医学并无此病名,但从其临床特征来看,似当归属于祖国医学“协痛”、“积聚征瘕”、“黄疸”之范畴。治疗上,依据“肝为刚脏,属木生风,性喜升发”及“实者泄之,虚者补之”之理论,结合本病湿热痰毒蕴结中焦的实际情况,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滞”和“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法则,选用柴胡疏肝理气条达气机,以通达受郁之肝木;白术、薏仁、白芍、甘草健脾化湿、柔肝养肝,使中焦运化得以正常运行,水道得以通畅,痰湿得以祛除;用茵陈蒿、板兰根、虎杖清热解毒,以解因湿热痰毒内蕴中焦所产生的内毒素,使肝脏异常增生的脂膜得以分解;用桃仁活血化瘀,散结消痰,以扩张肝内血管,促进肝血液循环及提高肝血流量,促进肝内脂膜的分解代谢;又依“肝肾同源”之理论,用枸杞、牛膝、首乌补益肝肾,滋水涵木,以利干细胞功能的恢复,分解肝脏外多余的脂膜。在实际临床中,运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应用清肝解毒散为基本法,随症加减,注意到患者的个体情况,区别对待,做到药症相契,故疗效尚可。
【参考文献】
[1]张压西,刘静,肖凤英.茵芩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胆结石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1,04.
[2]袁涛,王晶.茵芩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胆结石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