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内科40001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它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起搏故障以及日常生活注意、随访,这些都是病人担忧的问题。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消除顾虑,使其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也能尽早争取时间治疗。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51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1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结果:50例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心律失常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后3例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1例伤口周围有血肿,7例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发便秘。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常常思想顾虑多,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因此心理护理应从术前开始,术后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或利用治疗时多交流、多倾听、多解释。向其解释安装起搏器后因心率较前增快而感到不适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不必有更多顾虑,如果顾虑、担心已影响到正常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当镇静剂。
2.2体位与活动
术后24h内绝对平卧,限制术侧上肢的活动。24~48h嘱患者取半卧位,24h后床头抬高15~45度,72h后允许患者下床活动。早期采用床边坐椅,术后3天若病情稳定,可床边坐椅10~20分钟,每日2次。行走活动可促进术后康复。早期可床边行走,其可在病室行走5~10分钟,每日2次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并配以医疗体操及太极拳。要求运动强度适宜,不宜过快,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防止做外展运动),这样可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在此必须注意禁止激烈运动及负重。
2.3伤口护理
切口局部用0.5kg间断沙袋压6~8小时(每次先压迫45分钟,后停止压迫15分钟,重复交替),重点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第一周内每天换药,注意观察伤口颜色、温度,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症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伤口感染及全身感染。避免咳嗽,如确实要咳嗽,应用手轻轻捂住伤口,预防伤口出血及电极脱位。
2.4起搏器工作状况的观察
术后患者入CCU病房,仔细观察心脏起搏器的各种参数,继续观察心电图变化,床旁备电复律器。术后应进行心电监护24~72h,结合患者的自觉症状,观察起搏器安置后的工作状况。如果:①有起搏信号但其后无心电信号,提示心内膜水肿,有导致起搏阈值升高的可能。②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极固定不良、移位。③若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未按所需设定,考虑为起搏器感知不良。④若出现起搏频率奔放,是由于电子元件失效或电池耗竭,线路不稳,使脉冲频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动过速,如引发室颤可致患者死亡。⑤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减低、心悸、头晕、头胀痛、血管搏动。一旦发生上述问题,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2.5饮食及排便的护理
应给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粗纤维、易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粗纤维饮食可预防便秘。禁食产气、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床上大便用力过猛,使电极脱位。本组有7例患者发生便秘,原因为不习惯床上排便,通过使用开塞露、灌肠给予解决。因此,术前的床上排便指导尤为重要。
3出院指导
3.1日常生活指导
3.1.1衣服不可穿得过紧,或穿质地过硬的内衣,以避免对伤口或心脏起搏器造成压迫。起博器置入处避免撞击,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胸部。
3.1.2一般的家居电器不会影响,应远离有高压电的设备,如自觉心率改变,应离开1.8~3m,一般起搏器会恢复正常工作。
3.1.3教导患者必须坚持按时按剂量服药。
3.1.4术后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时不要过度抬高或外展术肢;避免重体力劳动,6月内不抬举大于2.5kg的重物。
3.1.5教会患者如感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短暂昏厥、无原因疲倦、胸闷、胸痛时应立即就诊。
3.1.6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发怒、急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3.1.7在饮食上注意增加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同时应适量进食,避免过饱,切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2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3.2.1教会患者自测脉搏,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检测脉搏应坚持,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将耗竭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定时测量心率并做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如心跳低于起博频率,表示起搏器的电池将耗尽,应与医生联系及时更换电池。
3.2.2医院内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都可能对起搏器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CT、核磁共振、碎石震波、手术电刀、透热理疗,因此,置入起搏器患者应禁止以上检查和治疗。
3.2.3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均有影响,因此安装起搏器者应避免接近此类设备。
3.2.4定期到医院查心电图和起搏器的功能。
3.3.5指导患者应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的识别片”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3.2.6积极宣传随访的重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要求新装起搏器患者在2个月以内每2~3周门诊随访1次;2个月~1年内1~2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2个月随访1次至起搏器电池耗尽前半年,最后半年每月复查1次,直至更换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