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觉晓黄玉莹(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黄玉莹中医外科诊所161000)
眩晕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国内统计,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5%[1]。其中,年龄6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眩晕发生率为39%,女性高达57%[2]。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站立不能,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扑倒。
相当于西医的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梗等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近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院脑病门诊患者6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半个月至半年。伴有高血压病者35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20例,心肌炎1例,低血压3例,贫血3例,高脂血症28例。
1.2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3]及《实用中医内科学》[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的临床诊断》[5]
1.3入选标准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的患者。
(2)经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提示脑供血不足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4)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的。
(5)排除由肿瘤、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
(6)排除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
1.4治疗方法
均予自拟眩晕停:半夏15g,生白术20g,茯苓20g,天麻25g,钩藤15g,苍术10g,厚朴10g,石菖蒲10g,远志15g,川芎15g,葛根15g,蝉蜕15g,大黄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连服14天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5疗效判定标准[6]
治愈: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显效:无眩晕发作,坐起或站立时稍感头晕,有轻度不稳感。有效:有眩晕发作,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6结果
本组68例,治愈39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
2讨论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内科常见疾病。《内经》曰:“清阳出上窍,支饮留于心膈,则上焦元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苦眩胃也。”《内经》对本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包括外邪致病、因虚致病、与肝有关、与运气有关。但从临床病例资料来看,外邪致病较少见,而以内伤为主[7]。《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张景岳特别强调“无虚不能致眩”;《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于肝脏有关。李氏[8]等认为眩晕病位在脑,肝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为其发病的病因之一。《丹溪心法》头眩中指出:“无痰不作眩”;《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所致,有“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周氏[9]认为该病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谓之标。李东垣在《兰室秘藏头痛》提出“脾胃气虚,浊痰上逆之眩晕”。
眩晕病位在头窍,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髓海不足,或痰火上犯引起,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肝乃风木之脏,肝失所养,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湿中阻,风痰上扰清空,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亦可发为眩晕。
依据以上理论和特点,本研究用自拟眩晕停治疗眩晕取得满意效果。此自拟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以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云:“足太阳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本方以此二味为君药。以天麻平肝熄风,具有改善血流变性,促进细胞能量代谢,保护神经细胞膜,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10]。天麻与钩藤相伍具有平肝熄风,活血止痛的作用。白术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川芎辛散温通,活血祛瘀,且引药上行,葛根升阳降浊,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的作用。石菖蒲化湿和胃,开窍豁痰,远志祛痰开窍,苍术、厚朴燥湿化痰,蝉蜕祛风止痉,大黄导痰外出。全方共奏平肝熄风,化痰定眩之功。
参考文献
[1]英黎.眩晕疾病与药物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991-992.
[2]刘晖.眩晕的临床诊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9(27):647-648.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4]王永炎、严世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5]栗秀初,眩晕的临床诊断.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5):292-297).
[6]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
[7]刘定军.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7月第32卷第4期).
[8]李媛,赵锦梅.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眩晕5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4).
[9]周炜,王丽平,张其慧.许彭龄主任医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8(1).
[10]杨世林,兰进,许锦堂.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