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炜地址: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我国《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总体目标上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为了做题而做题,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解完一题后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这题包含了哪些知识点?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解这题时用了哪些定理或公式?不用它们而用别的行不行?解这题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这题与过去做过的哪些题有类似之处?能否变换一下视角,找一个更简单的解法?这题有什么应用?能否把它作为定理或公式运用?能否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改错误;自己讲思路、解法;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稍加点拨,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甲、乙现在各多少岁?”当时有一个不太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来到黑板上处理完后,又解答了其他同学的疑问,语言精炼、明了,最后迎来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趁热打铁又让同学们反思了本题的关键点,并让他们自己重新出题,自行讨论、分析、纠错、归纳总结,效果甚好。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了,学生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灵性唤醒了,瞬间灵感产生了,这些智慧的火花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讲完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夹角,我让学生反思2分钟,又有学生提出问题:“那么两个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一个外角和一个内角平分线的夹角又是多少呢?”在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分析、纠错、归纳总结后,我又点拨说:“我们刚才的三个问题及答案,是完全可以当作一般性的结论来利用的。”学生的脸上显现出满足的笑容。
反思是没有终结的。在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思中,教师可采用“因果假设与反思、比较归纳与反思、演变设问与反思、正误设问与反思、迁移设问与反思”等方法来对前面的反思进行再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比如,教学“购买涂料”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共同探讨购买方案,再现方案的获取过程,将思维过程呈现给所有学生。大家一起来质疑反思这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学习状态等进行及时反思,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