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君河北省承德市第二幼儿园067000
摘要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是指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各种智能,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将对幼儿一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健词运用动手操作培养
谓操作能力,就是指动手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幼儿操作能力是创造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我根据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首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其次,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幼儿进行动手、动脑、动口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主动操作学习。为此以一个班的幼儿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比较明显。
一、动手操作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心灵手巧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灵手巧是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思维特点是必须借助于动作才能完成思维活动。为此,我在小班开展了“让鸡蛋站起来”的活动。孩子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也有积极探索与动手操作的愿望。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碎海绵、沙子、碎布、瓶子、橡皮泥、珠子等,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怎样使鸡蛋站起来。幼儿积极思考,动手动脑,最后把鸡蛋立在沙子里、橡皮泥里、瓶口上……成功后,孩子们全都情不自禁的拍手大笑,拉着老师的手说:鸡蛋站起来了。这种动手操作后幼儿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其他活动中是很难得到的,从中发现,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它能促进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对提高幼儿心智,促进大脑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注意程度、认识水平、意志状态,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例如:幼儿在小班时,由于年龄小,做纤巧动作和运用小物体不灵便,为了发展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开始组织幼儿开展拾豆子、串扣子、串线板等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对此类游戏不感兴趣,注意不集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喜欢摆弄自己的小手,在摆弄的同时,嘴里也在不停的说着。根据这些现象,我尝试用手部游戏来锻炼他们。首先选了一首“手指歌”:(双手打开手心向上),大胖子睡着了(大拇指收拢),小弟弟睡着了(食指收拢),我睡着了(小拇指收拢),大家都睡着了(双手握拳随儿歌节奏左右摇动);你醒了(小拇指抻开),我醒了(无名指伸开),高个子醒了(中指伸开),小弟弟醒了(食指伸开),大胖子醒了(大拇指伸开),大家都醒了(双手拍出儿歌节奏)。当我把这首儿歌和动作教给他们时,幼儿兴趣浓厚,尽管有许多幼儿手指伸屈不灵活,但他们做得非常认真。当做到“大家都睡着了”,幼儿自动声音渐小,直到“大家都醒了”,他们才边拍手边大笑。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小班到大班,我与幼儿共同创造了许多手部游戏,如:“小猴爬竿”、“小鸟飞”、“手指转起来”、“老头乐”等,玩起这些手部游戏,幼儿兴趣高涨,手指越来越灵活,手部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的手脑协调性。从以上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主动求知时,情绪愉快、态度积极、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果好,可以说兴趣是幼儿获取知识获得技能的内驱动力。
三、动手操作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为幼儿创设随意、自然、无拘无束的表达氛围,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后讲一讲,说一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如: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幼儿对教师手中各种彩色粉笔感兴趣,非常羡慕教师用彩色粉笔画的图画,于是我将剩余的短粉笔积攒起来,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粉笔,鼓励他们在操场上做画,幼儿边画边讲给老师和小伙伴听,表现得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另外,我还搞了“折纸讲述”、“撕纸、粘贴讲述”,让幼儿用各种纸任意折、撕,再进行随意粘贴,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愿望。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幼儿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达到最佳状态。如一个幼儿回家后继续折纸,爸爸妈妈几次催她睡觉,她仍折到晚上十点多钟。第二天,她将折好的纸带到班上,并用折好的小动物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幼儿以玩具做教具,边玩边讲,手、脑、口并用,从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促使幼儿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为发展幼儿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动手操作,可以成为融和各科教学的同一载体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主动活动,自己创造、自已设计、自己操作。据此,我作了认真探索。如,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费旧物品,如纽扣、小石子、种子、树叶、果核、小图片等,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的方式,在操作中理解分类,讲出多角度分类的道理,提高分类技能。又如:当幼儿进入中班后,初次进行撕纸活动时,先让幼儿观察教师撕好的各种图案,然后鼓励幼儿自己拿不同的纸去撕。有的幼儿说我撕的是面条,有的说我撕的是手绢等。一会儿幼儿问:老师,我怎么撕不成你那样的?我启发说:“如果你将纸叠成不同的形状,撕一撕看会变成什么样”。幼儿不断尝试变化纸的折叠形状、大小、层次,幼儿操作后兴奋地喊起来,看我撕的多漂亮!到大班以后,他们就自然地从撕纸——发展到剪纸——用剪纸、撕纸粘贴成一幅画——布置活动室——装饰自己的图画本——创造性讲述……这样一种递进式的操作活动,发展了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也认识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审美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活动中也做了初步尝试。如教歌曲《爬呀爬》,边教唱边让幼儿想一想:根据歌词内容,用什么来爬一爬?经过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爬一爬。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幼儿用小手按音乐节拍一下一下的爬,很快学会了这首歌。后来,又启发他们创编歌词,这样一首一段的歌曲变成了许多段,幼儿一会爬到鼻子上,一会爬到屁股上、爬到肚皮上……幼儿边唱边笑,充满了天真和童趣,这样的活动,对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证明,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有效地把各学科知识融和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本班幼儿创造性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均高于平行班的其他幼儿。总之,幼儿动手操作不仅能满足幼儿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剌激幼儿的思维发展,唤起幼儿的创造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不断去探索、去操作,将为幼儿一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