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浅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叶光清

叶光清(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德阳618000)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首先,两者具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中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对象,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对象。其次,两者具有共同的教学目的,具有重合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人、成材,虽取得一定成就,但是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更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青少年肩负的重任,不仅要参与未来知识、智力的较量,更需要心理素质的较量。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期:①思维活跃,社会认识敏锐但较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②心理适应面临许多困惑和焦虑,以至出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运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材。

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分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健康成长。

3、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客观要求。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学习生活“单调而紧张”和“烦躁抑郁”,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冷漠、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初中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应居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4、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生活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使一些教师自身产生了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感。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任课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健全的个性;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各种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调皮捣蛋、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心理得到放松,感受到生活学习的乐趣。

3、加强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现在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被宠爱的氛围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对父母的百般照顾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外遇到困难时总希望别人帮助自己。只图索取与享受是很多独生子女的通病,一旦家庭、社会不能满足自己,就可能形成狭隘、自私、冷漠的心理,甚至仇视社会和家庭。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庭、集体、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有所奉献,要把自己融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从各方面努力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