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步兵学院330100)
摘要:随着我国军事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噪声已经成为部队官兵日常训练、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因素之一,严重影响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关于噪声职业病对官兵的各种危害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不断在生产中开展噪声控制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噪声职业病对官兵的影响。
关键词:噪声;职业病;预防
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在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有报道称长期、超负荷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对听力的损害。本文中将探讨噪声的职业病危害,并对生产中的相应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1噪声来源
现阶段部队中噪声主要来源于武器准备,如火炮、坦克、装甲车等[1];建筑施工噪声,如炸药、电钻等;交通运输噪声,如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
2噪声危害
2.1心血管系统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使人的心跳与呼吸加快,血压波动加大,导致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加重心脏负担,加快心脏衰老速度,增加心肌梗塞的发病率[3]。另外,突发性的噪声也会增加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2]。
2.2神经系统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如果长期受到噪声的影响会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神经紊乱,条件反射异常,经常会造成头痛、头晕、失眠、心悸、易怒、记忆力减退、乏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的神经衰弱症状;同时还会造成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甚至会诱发精神错乱。
2.3内分泌系统
噪声会刺激人体肾上腺激素的快速分泌,造成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基础代谢率高、性机能紊乱等,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流产等严重危害。
2.4消化系统
人体处于噪声环境下会抑制唾液、胃液及胃酸的分泌,减弱胃、肠蠕动,造成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影响消化机能,同时还会增加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2.5听力功能
除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的损害外,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对官兵的最明显、最直接的损害就是听力损失,如果在无保持措施的情况下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由于耳感受器不断受到噪声刺激,会出现器质性病变[4],出现听力减退,导致职业性耳聋或永久性丧失听力。
3预防方法
噪声职业病的预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课题,噪声的预防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生产环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包括机器消音程度、生产工艺流程、个人防护用品以及企业的相关管理措施等,其中企业在噪声的预防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对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噪声预防工作的整体方向。除此以外,官兵的积极配合,技术人员的不断研发以及设备生产的更新都是噪声预防工作的重要因素。噪声对人体的损害过程由噪声来源、传播途径以及接受者三个方面组成[5],因此针对噪声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也要在逐个环节对噪声进行,使接受者所承受的噪声最小化。
3.1噪声来源预防
现代工业、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中可以通过利用阻尼、消声装置等手段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以代替传统高噪声设备;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噪声源运动方式的方法改进生产工艺,尽量避免各种产生噪声的机械同时、同地点使用,使机械工作场所远离官兵。
3.2传播途径预防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的主要手段有吸音、隔音、隔振和噪声屏障等,可以通过建筑厂房材料选择、养殖绿色植物等方式实现。
3.3接受者预防
接受者预防是对职业最重要的防护措施,同时也是相对经济、简单、有效的防护方法,目前实践中最常见的噪声防护器具有耳塞、耳罩、护耳器、头盔等,在使用中要注意防护器具舒适性、正确性、针对性、清洁性,舒适可以增加官兵佩戴的积极性与舒适度,同时要使防护器具全部覆盖外耳道以保证防护效果。针对性则是指要根据工作中噪声的频谱选择合适的耳塞,只有选择相应的防护器具才能事半功倍。另外,防护器具的清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防护效果,因此要定期更换,避免外耳道感染[6]。
3.4其他
(1)合理安排排班制度与作息时间,避免官兵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减少与噪声的接触,同时注意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对噪声的抵抗能力。
(2)定期对噪声危害官兵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培训,让官兵了解听力保护的必要性,增加其他积极性。
(3)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噪声评估制度,定期对噪声情况、官兵噪声暴露情况进行测定,并针对不同的噪声暴露情况相应的保护措施。
4讨论
目前,我国对噪声职业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993年12月1日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声学、职业噪声测定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评价》,并针对职业性听力损伤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便于更好地对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完善噪声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噪声的预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企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噪声来源、传播途径以及接受者三个方面进行共同控制与预防,提高官兵的自我保证意识,并为其提供完善的健康体检及作息制度,以保护官兵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富英,姚惠琳,杨秋玲,等.预防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J].劳动保护,2007,(3):90-92.
[2]冀娜..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控制技术[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3):182-183.
[3]杨玉雷.噪声职业病的危害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3,3(21):584-585.
[4]龚伟,杜冰,朱宝立.个体噪声测量在建设项目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中应用举例[J].中国职业医学,2008,10(35):433-435.
[5]陈俊生.噪声职业病的危害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4(2):87-89.
[6]龚军,张珊荣.生产性混合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3,10(1):34-35.